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女,42岁。因小便不畅,小腹胀满二个月,于1987年9月15日入院。患并于7月15日开始,渐感小便不畅,频数量少,小腹胀满,午后为甚,某乡卫生院曾按“淋证”论治,给予中药清热利湿通淋之剂,配合西药呋喃坦丁、双克等药治疗15天无效。于8月5日小腹逐渐膨隆,小便点滴难出,口渴,善饥。于8月10日住某医院内科病房,查血糖21.6mmol/L,尿糖(++++), A超探及下腹为囊水性包块。导尿后小腹胀满能  相似文献   
2.
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出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0例,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苯氧胺治疗,每次10mg,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配合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煎剂治疗。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6.25%、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分别60.83%、75.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既能提高临床疗效,又能减轻三苯氧胺的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吕仁和用“六对论治”诊治痛风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先生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总体思想指导下总结出对疾病诊治的 6种具体方法 ,包括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以痛风肾病为例 ,阐述了“六对论治”在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使医生能够将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有机地结合起来 ,尤其对慢性、复杂性的疾病容易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内外合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20例,15d为1个疗程,经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1例,有效5例,痊愈率55.0%,有效率80.0%,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控制血糖和抗感染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改善患肢缺血缺氧,促进抗菌药效到这病所。中医辨证施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为基本方贯穿始终,兼湿热毒蕴加用清热利湿解毒药,兼阳虚加用温阳散寒药。对于局部治疗不能操之过急,在内科综合治疗下,全身情况好转,配合清理创面,熏洗湿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保守蚕食方法,可避免病灶扩散。重视糖尿病教育,亦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7.
自1995年2月~1997年4月,我们在口服西药降糖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糖脂宁丸治疗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38例,并与未加服中药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显著疗效。1 临床资料观察68例,均为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采用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确定为Ⅱ型糖尿病,血脂水平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改变者作为观察对象:①胆固醇(TC)≥6.5mmol/L。②甘油三脂(TG)≥16mmol/L。伴或不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男≤104mmol/L,女≤117mmol/L。…  相似文献   
8.
9.
吕仁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吕仁和教授在近40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余随师诊治,颇有所得,现将其诊治经验简介如下。 1 对病分期,辨病情轻重 吕教授依据脏腑气血阴阳亏损、痰瘀阻络程度,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主要病机为气阴两伤,经脉不畅,脉络瘀阻,脏腑功能可代偿。主症见:手足麻木、疼痛,范围较局限,尚未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能力。肌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 中期:主要病机为痰气瘀阻…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内外合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20例,15d为1个疗程,经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1例,有效5例,痊愈率55.0%,有效率80.0%,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控制血糖和抗感染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改善患肢缺血缺氧,促进抗菌药剂到达病所。中医辨证施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为基本方贯穿始终,兼湿热毒蕴加用清热利湿解毒药,兼阳虚加用温阳散寒药。对于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