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是指早孕期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工流产妇女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在常规人工流产术中,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燥动、争扎等情况,从而导致子宫穿孔、吸宫不全,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无痛人工流产术采取了麻醉手段,相当于在患者睡眠状态时完成手术,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因此目前被大多数早孕患者所接受[2-3].传统人工流产由于术中疼痛,给病人留下永久的恐惧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的无痛人工流产术225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因手术是在药物静脉麻醉后,患者意识丧失情况下进行,其病情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舒张失同步性及舒张功能。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汕尾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60例HCM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各参数、舒张功能、收缩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收缩末容积(ESV)、舒张末容积(EDV)、左室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Ea)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末期球形指数(EDSI)、左室舒张同步性指数(DDI)、平均舒张末时间(MED)、舒张末离散度(DISPE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末期球形指数(ESSI)、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数(SDI)、平均收缩末时间(MES)、收缩末离散度(DISPES)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评价HCM舒张失同步性及舒张功能效果显著,能够早期发现舒张功能不全影响收缩功能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混合痔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不同时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重度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重度混合痔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术后疼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备时间段(即刻、1h、6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对照组在护理后即刻的疼痛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更低,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但护理后1h、6h的疼痛评分与护理前相近,差异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重度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持续时间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彩超在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以及产后护理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36名脐带绕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16名产妇作为观察组(干预组),22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在分娩前对两组孕妇进行彩超检查均确诊为脐带绕颈,观察组产妇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经过助产干预,观察组93.5%选择自然分娩,14.4%孕妇出现宫内窘迫;对照组49.5%选择自然分娩,30.9%孕妇出现宫内窘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高于7分的有83.8%,对照组高于7分的有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应用于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和产后护理指导中,能够有效减少孕妇痛苦、降低剖腹宫产率,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妇产科未来的发展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术应用于自然分娩孕产妇的效果,分析前种缝合术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在本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149例均行会阴侧切术产妇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其中75例行皮内缝合设为观察组,其余74例行传统皮外缝合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不及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百分比分别为1.33%与10.81%,观察组明显不及对照组高(P〈0.05);两组切口愈合甲等百分比分别为97.33%与86.49%,观察组效果明显更具优势(P〈0.05)。结论 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从患者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美观性等方面均较传统皮外缝合术更具优势,且该缝合术并发感染机率低,更利于术后母体的康复和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彩超在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以及产后护理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36名脐带绕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人院的先后顺序将216名产妇作为观察组(干预组),22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在分娩前对两组孕妇进行彩超检查均确诊为脐带绕颈,观察组产妇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经过助产干预,观察组93.5%选择自然分娩,14.4%孕妇出现宫内窘迫;对照组49.5%选择自然分娩,30.9%孕妇出现宫内窘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高于7分的有83.8%,对照组高于7分的有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应用于脐带绕颈分娩前助产干预和产后护理指导中,能够有效减少孕妇痛苦、降低剖腹宫产率,对于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妇产科未来的发展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23.40%),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正常率(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数据对比P0.05;经相应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DS、SA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降低(与护理前对比P0.05),对照组SDS、SAS量表评分与护理前对比并无显著变化(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对保障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超指导脐带绕颈分娩前干预对产妇、婴儿的影响的结果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脐带绕颈产妇94例作为观察组(干预组),同时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脐带绕颈产妇102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首先通过超声检查确定脐带绕颈的方向及类型,根据绕颈的方向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卧姿,观察产程及胎心变化,决定分娩方式.对照妊娠晚期单活胎脐带绕颈未干预组的产程、胎心变化及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从自然分娩率、宫内窘迫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脐带绕颈产妇进行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