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9年2月28日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程度[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cTnT、CK-MB、BNP、LV、LVEF、HADS-A、HADS-D及WHOQOL-100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心功能、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牵引组和西药组各60例,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均行本院神经内科中心的颈部血管B超观察颈部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内径、内膜等变化以评定其疗效。西药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牵引组在西药组基础用枕颌套方式进行牵引,针刺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针刺,选用颈项部风池、供血(风池下1.5寸,平下口唇处)、翳明、脑空,均双侧取穴,还有太阳、列缺等穴位。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其效果。结果:经治疗2疗程后,3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的内径、内膜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以针刺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牵引组、西药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后发现。针刺组的治疗均优于牵引组和西药组(P0.01)。牵引组的治疗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颈项部腧穴能显著加快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对2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明确分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醛固酮腺瘤18例。提出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时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时间和体位;积极采取水化治疗,检查后加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色泽、温度情况,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颈项痛是临床上骨伤科常见病症,近年来患该类病症的病人越来越年轻化,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笔者将46例患者采取运用针刺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的治疗方法,结果:针刺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46例中显效40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是治疗颈项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卢国清副教授运用推拿为主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6.
管志敏  屈璐  侯胜开  卢国清 《河南中医》2016,(11):1929-1930
目的:观察针刺颈项部腧穴治疗痉挛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穴位选用风池、供血、翳明、脑空、廉泉、旁廉泉,除廉泉外,其余均双侧取穴。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级别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0.01),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颈项部腧穴能有效改善痉挛性构音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穴丛刺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疗法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施加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心理问题、疾病相关参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惧怕手术、惧怕疼痛、担心术中危险、质疑手术效果、担心后遗症与担心再狭窄发生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心律失常、腰酸背痛、便秘、失眠发生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AMI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明显减轻患者心理问题,稳定血流学指标,恢复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梗死与介入治疗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起到临床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元化心理护理对经桡动脉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左侧旁路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7例左侧房室旁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经桡动脉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路。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元化心理护理,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3个方面。利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病人焦虑情况,并统计病人住院满意度、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心律失常再发等情况。[结果]27例病人均顺利经桡动脉插入鞘管和消融导管,左侧旁路均被成功阻断,消融后顺利拔除消融导管和鞘管。观察组病人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心律失常少于对照组。[结论]对病人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3个方面进行,多元化心理护理,有利于保证射频消融手术顺利进行,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CMO标准操作程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标准操作程序,成立ECMO团队、制定和完善ECMO救治流程等。结果引入标准作业程序后ECMO管道预冲时间由(16.7±2.5)min缩短为(9.8±1.0)min,ECMO运行时间由(77.3±46.4)h缩短为(65.3±23.7)h,并发症发生概率由6例发生5例次降低为10例发生3例次。结论 ECMO标准操作程序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和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