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止嗽散作为治"诸般咳嗽"之名方,在肺系病,特别是在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上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不可比拟的优势。笔者从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大法、止嗽散药理、中医与中西医联合用药疗效等几方面对近几年关于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将诸多治疗经验临床中在更好地推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网上包库)为数据源,限制年份为1979年至2010年,以"手足口病"为篇名,在搜索结果中以"流行病学"为全文进行二次搜索,检出171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主要临床特征是以手足口腔皮疹为外在表现,常伴有发热、呼吸道及消化道类疾病;其次是该病的流行季节为春末夏初时节;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且男孩发病率通常高于女孩。  相似文献   
3.
6中药注射剂6.1单味中药提取成分注射液6.1.1穿琥宁李桂花[170]、胡南红[171]均以穿琥宁为治疗组,以利巴韦林(病毒唑)为对照组观察穿琥宁疗效,结果两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5.7%和92.8%,两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8%和76.2%(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均较对照组快,表明穿琥宁注射液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缩短疗程。金顺福等[110]以自拟中药方(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扼子、薏苡仁  相似文献   
4.
5.
手足口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参阅大量文献,分时行病、时疫、湿温、温病和其他等5个方面对其疾病属性进行了归类分类,从外因(外感实邪疫毒)致病、内外因共同作用、内因致病3个方面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综述,可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收集了1986—2009年间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相关文献,从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单味药物使用频率、经典方剂、中药静脉注射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全面总结手足口病临床体征及中医中药防治特点,同时提出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湿热辨证刘焯等[1]、张忠[53]均认为手足口病是因为患儿心脾素有湿热内蕴,复感时行病毒所致。病因为时行病毒,病位在心脾二经,将本病分为湿热型、热重于湿型、湿重于热型3型。马元生等[16]通过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是由于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阴雨连绵湿热之气偏盛,再加上儿童时期饮食不节,脾胃未充,内湿由之而生,内外之邪相搏,湿热之气发于皮肤所致,属湿温范畴。在欲退热,必先理其湿,湿退则不能恋热而热  相似文献   
8.
作者收集了1988—2009年之间的102篇有关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文献报告,按照自拟方药、经典方剂、预防用药等进行了归类综述,同时对治疗用药按照出现的频率次数进行了统计归类,发现清热解毒、利湿透疹、芳香辟浊,凉血止痒为常用药物与治疗方法,金银花、连翘、甘草3味药物使用率为最高,均超过50%以上。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疱疹、皮疹、咽部溃疡、疼痛等症状采用不同剂型的药物和不同的方法进行局部治疗加以综述,同时提示药物局部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痛、缩短病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应成为手足口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2湿热辨证 刘焯等、张忠均认为手足口病是因为患儿心脾素有湿热内蕴,复感时行病毒所致。病因为时行病毒,病位在心脾二经,将本病分为湿热型、热重于湿型、湿重于热型3型。马元生等通过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是由于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阴雨连绵湿热之气偏盛,再加上儿童时期饮食不节,脾胃未充,内湿由之而生,内外之邪相搏,湿热之气发于皮肤所致,属湿温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