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三桑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肺肾两虚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肺肾两虚型慢阻肺稳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三桑活血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平均肺动脉压、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4%和41.2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6 min步行试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肺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平均肺动脉压及6 min步行试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FEV1、RV/TLC、R5、R2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V/TLC、R5、R2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RV/TLC、R5、R2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IL-6、IL-8、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6、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L-8、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桑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肺肾两虚型慢阻肺稳定期肺动脉高压,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通气功能及全身炎症状况,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自动化框架获取古代中医肿瘤病名文献并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探寻古代中医肿瘤学发展概况。方法 基于国医典藏古籍数据库平台,检索古代中医肿瘤相关病名,使用Python 3.8语言下的自动化框架工具Selenium WebDriver,以Lxml的etree库来解析数据,自动统计相关古籍的“分类”“作者”“成书年”“内容提要”信息。核对整理数据后,用Tableau 2019.2软件数据可视化分析,并结合人工方式查阅数据库中与古代中医肿瘤学相关文献,以朝代为索引,以症状、病因、病机及预后等为着眼点,探寻中医肿瘤学发展历程。结果 共自动纳入242本古籍1 128条774 349字节文本数据,发现先秦时期中医古籍肿瘤病名文献分类及年代分布单一,出现肿瘤疾病朴素的病机观点;从汉至唐时期相关文献记录数量及病名种类逐渐丰富,进一步丰富了肿瘤病性、体征、分类方法、鉴别诊断等认知;宋明时期古籍分类中方书与外科占比逐渐增多,腹腔脏器肿瘤病名记载量为历代之最;清代至民国相关文献涉及肿瘤病名及分类最完善,中医肿瘤辨证论治体系形成。结论 中医肿瘤学发端于先秦,完善于汉唐,成熟于宋明,大成于清代至民国;综合自动化框架与解析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有助于分析古代中医文献细分特点,便捷高效,守正创新,以期为当代中医研究提供经典借鉴。  相似文献   
3.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指因为肿瘤诊断、治疗及其合并症等因素导致患者失去个人精神常态的情绪病理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综述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文献,认为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常累及心脾,故应以疏肝理气、健脾养心、培本化痰为大法,辨证论治,配合针灸等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介绍刘苓霜教授运用扶正治癌法治疗老年肺癌的经验。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阴阳失衡,脏腑渐衰,邪毒侵袭;临证以扶正治癌为原则,平衡阴阳,健脾补肾,兼顾变证。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5.
文艳萍  沈丽萍  秦若琰  廖昱  刘苓霜 《新中医》2023,55(16):139-142
正文:刘苓霜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并随师侍诊三十余年,深得其传。现介绍1 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因拒绝接受化疗等西医抗肿瘤治疗,刘苓霜教授在“扶正治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单用中医辨证治疗后患者肿瘤病灶明显缩小,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达10 个月,并且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已带瘤生存19 月余,取效良好,现整理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时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是在治疗晚期NSCLC时面临的新挑战。奥希替尼是一种第三代EGFR-TKI,其在第一代EGFR-TKI耐药后的NSCLC特别是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观察奥希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7年4月—2018年9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诊断明确的晚期(Ⅳ期)肺腺癌患者62例,一线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88.7%的患者接受了三线及以上的治疗,观察患者应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6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5例(40.3%),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8例(45.2%),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9例(14.5%)。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0.3%(25/6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5.5%(53/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0.30个月(95% CI:9.92~10.68个月)。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38.7%)、皮疹(32.2%),经对症处理后可明显缓解。结论:奥希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