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02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所谓试探法,是对症状相互矛盾,辨证困难之疑似症,采用药物等探其本质的一种诊断方法。鉴于目前临床上很少使用,忽视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笔者因此做一初析,以就教于同道。 疾病的本质往往有不周的外在表现,多数情况下,外在表现与疾病本质相一致,但有的症状不明显,病情隐匿,甚至相反,此辨证不清,用药困难,可以先作试探性的治疗,以助认清疾病本质,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正> 祛风解表药大多味辛质轻气薄,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笔者受《内经》“风气通于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启示和学习古人治肝用祛风药的经验,如《千金方》之补肝汤、补肝散;《太平圣惠方》之补肝防风散、补肝菊花散;《和剂局方》之逍遥散;陈无择《三因极-病方》之泻肝汤、补肝汤;严用和《济生方》之柏子仁汤及酸枣仁汤等等,均是或补气养血、或疏肝理气、或健脾燥湿等不同治法的基础上伍用少量祛风药。近世唐容川引滑氏补肝散,即是大剂养血补肝药中加少量独活。注曰:“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欲其气之鼓荡者,则用独活。”王旭高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搜肝风一法所列之药均为祛风药。肝喜疏达,其气机既不可抑郁,又不宜亢旺。若情志怫郁,肝不能遂其条达之性,便可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病变。根据祖国医学“取象比类”的方法,祛风药辛散外达,可使抑郁的肝脏恢复条达之性。肝藏血,血虚则肝生内风,亦易致外风乘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对王旭高培土泄木法、扶土生金法、崇土利水法、温脾润肠法,培土宁风法、健脾化痰法、健脾化湿法、温脾通下法、暖土御风法、补脾升阳法,培土舒郁法、醒脾化浊法等治脾12法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7.
也谈芍药甘草汤——谈芍药甘草汤对肌肉神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芍药甘草汤原于《伤寒论》,是治疗发汗亡阳,而阳复后脚挛急的主方,文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与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本方为酸甘化阴的基本方,前人多用来治疗津亏不足以灌溉,血亏不足以养筋诸证。今笔者借助于它的缓挛急作用,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治疗厥证有四逆汤与四逆散两类方剂。诸四逆汤多见于少阴篇,为阴寒厥冷之证而设,属补火回阳之剂。四逆汤见证有内竭外脱(证见恶寒肢厥,脉微细,下利清谷而汗出不止)与上厥下竭(证见肢厥气喘,额汗出而下利不禁),两证之分,均可用四逆汤补火回厥;四逆散属柴胡类,见于厥阴篇,为阳热内郁所致恶寒肢冷之证而设,属宣通疏散之剂。由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论治用药等方面探讨了妇女精淤,并举验案数则以示明证。  相似文献   
10.
<正>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近20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据观察流感流行期间其发病率达14.5%,青少年发病占75%。若迁延日久不愈,可转化为心肌病,或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猝死,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这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对此种疾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近几年来,不少人采用中医药对本病作了探索性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