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为了使托牙基托的塑料经过正确的热处理,使其性能达到应有的性能,我们设计了这种全自动程控热处理器,对在热处理过程中,对温度与时间都能自动控制,以保证塑料在热处理后,达到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O/OTA-A3.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20-12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42例AO/OTA-A3.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随访时患者是否出现内固定失败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骨折侧别、损伤机制、合并内科疾病、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方式、内固定种类、髓内钉在股骨头内位置、尖顶距值、骨干皮质厚度指数、外侧壁倾斜角度、外侧壁厚度、骨折复位质量、内侧支撑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142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3.5±2.5)个月。29例(20.42%)术后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4例股骨颈短缩,7例螺旋刀片退钉,6例髋内翻畸形,7例螺旋刀片切割,5例髓内钉主钉远端股骨干应力性骨折;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O/OTA-A3.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合并内科疾病、外侧壁倾斜角度大、骨折复位质量差、内侧支撑缺失。结论 AO/OTA-A3.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率仍较高,对于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评估、积极控制,术中注意骨折复位质...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转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4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者,行腺样体切除,观察临床预后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腺样体肥大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手针针刺不同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了解合适的针刺时程在建立针刺动物实验模型以及临床针刺治疗中的科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SD大鼠"后三里"穴5,10,15,20,25 min,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检测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利用统计学STATA 10.0处理分析数据。结果①针刺5 min,针刺前痛阈值(6.12±0.26)针刺后痛阈值(7.95±0.27);针刺10 min,针刺前痛阈值(5.31±0.51)针刺后痛阈值(9.27±0.44);针刺15 min,针刺前痛阈值(5.44±0.24)针刺后痛阈值(10.57±0.45);针刺20 min,针刺前痛阈值(5.29±0.22)针刺后痛阈值(10.34±0.34);针刺25 min,针刺前痛阈值(4.55±0.32)针刺后痛阈值(9.87±1.01);经配对t检验比较,均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1)。②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0 min后痛阈值(9.27±0.44)配对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5 min后痛阈值(10.57±0.45)配对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意义的改变(P<0.05)。③针刺15min后痛阈值(10.57±0.45)与针刺20 min后痛阈值(10.34±0.34)以及针刺25min后痛阈值(10.8±0.89)分别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658 3;P=0.686 2)。结论手针平补平泻针刺大鼠"后三里"腧穴15 min、即可达到较佳的调节大鼠痛阈的针刺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9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征象,腹胀较多见,重度者有17例,胃内有较大气液面者31例。肠间隙宽度超过2毫米以上有52例。部分肠曲固定僵直,肠壁囊样积气39例,气腹14例。在讨论中本文提出分四型:1.肠炎型,42例(46.2%);2.肠梗阻型,11例(12.1%);3.腹膜炎型,24例(26.4%);4.气腹型,14例(15.3%)。另外,对胃内泡沫状及气液面的漂浮影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大鼠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观察分析针刺敏感与不敏感的分子生物基础.方法 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分离出针刺调节痛阈敏感实验组与不敏感实验组大鼠,分别针刺其“后三里”穴,取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采用放免法测定SP物质(sp)、β-内啡肽(β- EP)、强啡肽(DynA)含量.结果 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SP物质(sp)、强啡肽(DynA)含量明显高于针刺敏感实验组大鼠(P<0.05);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的β一内啡肽(3 - EP)也呈现出高浓度趋势.结论 大鼠的针刺调节痛阈敏感、不敏感表现与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中SP物质(sp)、β一内啡肽(3 -EP)、强啡肽(Dy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基层医院小儿气管异物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75~2004年病历记录完整的206例小儿气管异物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6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除4例自然咳出外,余均经气管镜或气管切开口取出异物,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由于对技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治愈率,加之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例1 男,4天,第1胎足月,因胎儿宫内窘迫剖腹产,Apgar评分10分,生后第3天出现气急伴吸气性喘鸣音,哭声稍哑,由外院转来。体检:体重3500g,体温37.4℃(肛),哭声响、气急,有吸气性三凹征及喘鸣音,心正常,肺部有干性罗音,腹软,肝肋下1cm,脾未触及。白细胞16,450,中性粒细胞占85%。胸片:肺纹理多,夹有小片絮状影,左上纵膈稍宽,气管向右偏0.3cm,颈部侧位片上自口咽后壁,下达第七颈椎体水平有2.8×6cm梭形软组织肿胀,边缘光整,气管明显向前移位,颈椎生理弧度失去常态,无骨性破坏,关节间隙正常。入院后呈进行性呼吸困难,经抗生素、激素等治疗,一度好转,喘鸣音消失,能吃奶。四天后症状再现,治疗失效,即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呼吸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红花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筛选及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方法采用正交优化方法进行处方筛选,UV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红花配方颗粒最佳制备条件为红花提取物∶辅料(糊精∶淀粉)=1∶2(1∶2),润湿剂乙醇的浓度80%,干燥温度55℃。检测波长为258 nm下芦丁在10~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方法回收率99.56%,RSD为1.37%。结论该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为红花配方颗粒制备及质量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生素的乱用与滥用,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也不断发展,其中金属-β-内酰胺酶(MBLs)介导的严重甚至多药耐药性,使得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已无法应对这些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给人类的健康安全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了解金属酶耐药基因的检出和传播状况,深入研究金属酶耐药机制,对于及时诊断、合理用药以及预防新的耐药菌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现状及其结构与机制的研究概况,并分析了NDM-1突变体的发生趋势,提示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安全的防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完善的综合监测系统是我们预防或应对"超级细菌"爆发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