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四渎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人体前臂肘尖下5寸,桡、尺骨中间。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四渎穴可以通筋活络,疏散气血,还可调节全身水液代谢、气机运行。除此之外,曾国藩曾在《兵鉴》中提出四渎一词与人体五官相对应,故临床中针刺四渎穴还可以疏通、调节人体五官之气,治疗眼、耳、口、鼻经气闭阻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相似文献   
2.
吴亦鼎,新安医家,咸丰年间皖之歙县人,著有《神灸经纶》。本文根据《神灸经纶》的内容对吴亦鼎先生的灸法思想总结如下:(1)针与灸各有优势,临床上应针灸并用,不可偏颇。吴亦鼎对施灸材料及点火材料有一定的选择,艾以3年陈艾为佳,火最宜取天上太阳之火。(2)明症辨经。运用经络理论分析记载疾病所属病机和症状,并辨证归经、指导取穴。同时穴有宜忌,明确提出了22个禁灸穴,15个慎灸穴。(3)热症用灸,从者反治。应用灸法治疗疮痈热毒,并认为在疮疡初起7 d之内,用灸法最佳。(4)危症可灸。灸有"回生之功",能"起死回生",从而治疗危重疾病。  相似文献   
3.
4.
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创始人。其著作《脾胃论》中记载很多关于针灸疗法的内容,并被高武整理、总结并命名为《东垣针法》。就《东垣针法》有关学术思想进行汇总与分析,分别从其理论基础、理论渊源和理论特点进行讨论,以期“东垣针法”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服务于针灸从业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