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先兆流产宫内感染不同风险人群应用抗菌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146例先兆流产患者病历,根据实验室指标和宫内感染高危因素分为两类人群,实验室指标升高无宫内感染高危因素者为Ⅰ类感染人群,实验室指标升高合并宫内感染高危因素者为Ⅱ类感染人群,再根据是否应用抗菌药物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通过对比本次住院时间、分娩孕周、延长孕周、母亲围生期感染率、新生儿存活率和感染率,判断抗菌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Ⅰ类感染人群中,用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长于未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母亲围生期感染率、新生儿存活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与未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感染人群中,用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者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短于未用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母亲围生期感染率、新生儿存活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与未用药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八子补肾胶囊(BZBS)对D-半乳糖(D-gal)和亚硝酸钠(NaNO2)诱导的衰老小鼠的骨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ICR雄性小鼠连续腹腔注射D-gal和NaNO2三个月造成衰老小鼠模型,并于造模第25天开始用BZBS干预,连续干预65 d。然后收集股骨,分别用HE染色评价骨微结构的变化,三点弯曲实验评估骨生物力学性能,Micro-CT扫描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红外光谱法分析骨材料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骨组织中的SIRT6、NF-κB和cathepsin 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ZBS能明显抑制D-gal和NaNO2诱导的衰老小鼠的骨形态破坏,提高骨组织矿物质含量。此外,BZBS能上调衰老小鼠血清中的T-AOC、SOD、GSH、GSH/GSSG水平,降低MDA水平,提高骨组织中SIRT6的表达,抑制NF-κB乙酰化,降低cathepsin K的表达。结论BZBS能提高衰老小鼠的骨质量,这种作用可能与调节氧化还原平衡进而调控SIRT6/NF-κB/cathepsin 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贞子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去卵巢大鼠给予女贞子水提液干预14周后,分别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股骨骨微结构的变化,micro-CT扫描测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和骨密度(BMD),ELISA法测定血清GH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肝脏和骨中IG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女贞子能防止去卵巢诱发的大鼠股骨骨小梁形态破坏,抑制大鼠BMD和股骨糖胺聚糖含量的降低。同时,女贞子可明显抑制去卵巢大鼠血清GH水平的下降,提高IGF-1蛋白在去卵巢大鼠肝脏和骨中的表达。结论女贞子可能是通过调节GH/IGF-1信号通路抑制骨量丢失和改善骨微结构,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骨质疏松症、针灸、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国内医学文献数据库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发表的有关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分析文献的类型,总结基础研究及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并对常用穴位及中药复方进行总结。结果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共检索到136篇相关文献。其中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有94篇,常用穴位有:阿是穴、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腰阳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针灸能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和病人的骨密度。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有42篇,常用的复方有补肾壮骨汤、补肾健脾汤、补肾化瘀汤等,但缺乏相应的动物实验研究。结论针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质疏松发展,其联合中药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选穴及用药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长期临床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研究,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和胰腺组织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复制肥胖小鼠模型。番茄红素干预8周后,观察其对小鼠体质量、血糖、血脂和体脂率的影响。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胰腺病理改变,Westernblotting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胰腺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结果番茄红素能显著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质量增长,降低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及血脂水平;减轻胰腺组织的空泡化、水肿变性以及胰岛肥大等炎性病变;同时,番茄红素可明显降低TLR4、MyD88和NF-κB蛋白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减轻胰腺炎性浸润。结论番茄红素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和胰腺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