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11)首先由fisher于1965年提出,它是一种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或脑干的小灶性梗死,梗死灶直径一般在0.2-15mm之间,最大直径不超过20mm。主要由高血压所致的脑内细小动脉硬化引起,少数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心源性栓子有关,现将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塞近年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田嵘榛  梁静涛  谢利 《陕西中医》2010,31(8):1087-1087
老年痴呆中医学呆证、善忘、狂证、郁证等病证。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对该病有所论述。《黄帝内经》首先对正常人的记忆、认知过程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梁静涛  田嵘榛  谢利  刘福友 《陕西中医》2010,31(11):1557-1559
目的:获取气虚血瘀证MCAO(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的子代,探讨该子代大鼠较正常同龄大鼠是否更具形成缺血性卒中前病理生理状态的趋势。方法:对SD大鼠进行气虚血瘀证候造模及MCAO造模后,雌雄交配,获取其子代大鼠,再次进行证候造模(证候子代组),与同样进行证候造模的正常同龄SD大鼠(证候对照组)及无干预因素作用的正常同龄SD大鼠(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选择素水平及颈内动脉起始处血管内皮病理学变化。结果:证候子代组与另两组相比,血流变指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及P-选择素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血液流变学呈明显高黏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P-选择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证候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黏度呈轻度增高,但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P-选择素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候子代组颈内动脉起始处HE染色可见明显内皮细胞水肿及损伤,证候对照组可见内皮细胞水肿,但程度轻微,不如证候子代组变化明显,空白对照组未见异常病理表现。结论: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与正常同龄大鼠相比,在气虚血瘀证候造模的诱导下,能够产生更为明显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及颈内动脉内皮细胞水肿、损伤等病理改变,并且具有肯定的更易形成血栓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田嵘榛  梁静涛  谢利  付雨 《陕西中医》2010,31(3):359-359,F0003
《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及《灵枢·根结篇》。《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阉,少阴为枢。”《灵枢·根结篇》谓之:关阖枢。三阳开阖枢主要影响阳气的升发和收敛,三阴开合枢则主要影响阳气的潜藏和释放。阴阳开阖枢之间是一个协同合作、相互制约的整体,阳气有序的升降出入,关乎三阴三阳的每一个环节。阳气升已则降,即阳入阴;降已而生发,即阳出阴,寤寐由此形成嘲。  相似文献   
5.
田嵘榛 《新中医》2016,48(4):257-258
正1防眩汤考证之由来防眩汤作为治疗虚性眩晕的有效方剂,在临床文献上时有报道。在维普数据库输入防眩汤,检索得文献12篇。发现所有文献防眩汤之组成,基本是一致的,均由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山茱萸、半夏、天麻、陈皮十味药组成。但关于防眩汤的来源和出处的说法,则比较混乱。大概有几种:1民国伤寒大家曹颖甫所创[1~2];2王正宇教授所创[3];3王吉甫教授所创[4];4清代医家陈士铎所创[5]。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最常见的几种中医证型之一,多是由于年老体衰、劳累过度或先后天精气不足等病因引起,再因“气虚则血行无力而瘀滞”,最终导致人体内血行不畅、壅阻血脉、停积为瘀的证候。近年来,随着中医证候学逐渐成为中医学研究的特色和重点以及中医药研发的理论需要,许多相应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也应运而生,并在证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许多中医疾病的证侯模型,其中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便是研究较深入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