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和DUSP19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均构建CAG模型,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分别灌胃给与25、50、100 mg/kg的小檗碱,DUSP19组灌胃给与100 mg/kg的小檗碱和尾静脉注射JAK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激活剂DUSP19 100 μmol/L。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观察组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JAK3(p-JAK3)、胃动素(MT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内皮素(ET)、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裂解胱天蛋白酶3(Cl-caspase-3)、裂解胱天蛋白酶9(Cl-caspase-9)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胃泌素(GAS)、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谷胱甘肽(GSH)、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5);JAK2/STAT3通路激活剂DUSP19可显著扭转小檗碱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且HE结果显示小檗碱可显著改善CAG大鼠胃组织病理病变。结论:小檗碱可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减轻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田家豪 《校园心理》2012,10(3):172-173
<正>军校大学生不仅是部队军官群体的重要来源,也是青年大学生群体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受军校纪律的严明性、思想教育的权威性、军人职业的特殊性等因素影响,军校大学生对于军人角色与大学生角色的统一有可能遇到困难,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冲突,影响其心智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氧含量差比值对儿童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的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的临床资料。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根据不同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各变量进行预后预测评价,对具有预测价值的变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测分析,以曲线下面积(AUC)>0.5为具有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63例患儿,男性30例,女性3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及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外科干预比率、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例,前降钙素原、血清乳酸、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氧含量差比值、儿童序贯性器官功能障碍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儿科危重症死亡危险评分指标较存活组升高,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等指标较存活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发现血清乳酸及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氧含量差比值为可能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发现乳酸AUC为0.745、敏感度75%、特异度71%;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氧含量差比值AUC为0.876、敏感度85%、特异度87%;两者联合AUC 0.923;敏感度88%、特异度91%。结论 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氧含量差比值对儿童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新生儿早发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及入院8 h内的临床检验指标;以入院7 d病死为终点事件。比较存活组患儿及死亡组患儿各指标的...  相似文献   
5.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V-ECMO)可以改善难治性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气体交换,从而使肺“休息”,并降低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常用于重度ARDS抢救治疗。俯卧位(prone positioning, PP)可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并被指南所推荐。对于俯卧位在VV-ECMO辅助期间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缺少相关经验,VV-ECMO辅助期间患者往往处于仰卧位(supine position,SP)。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V-ECMO辅助期间俯卧位可改善重度ARDS患者氧合、清除二氧化碳及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且无重大不良事件。该文结合相关文献证据对VV-ECMO辅助期间应用俯卧位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极重度)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极重度)行血浆置换或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相关指标变化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并对两种治疗社会经济学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血浆置换患儿18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患儿36例。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治疗方式使总胆红素(T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均值明显下降,血浆置换治疗[TBil(μmol/L):571.21±113.31 vs.235.82±66.71,IBil(μmol/L):529.06±107.85 vs.218.92±6.36,P<0.05];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TBil(μmol/L):567.15±99.18 vs.294.34±96.17,IBil(μmol/L):536.25±87.79 vs.288.54±46.73,P<0.05],血浆置换胆红素清除率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在白蛋白、静脉免疫球蛋白、白蛋白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等使用率以及血浆使用量、红细胞悬液使用量、蓝光治疗时间、单病种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低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置换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基础上达到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胆红素,减少血制品的输注,节约社会资源,可能成为儿童重症医学科一项有效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诊断为N EC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者为对照组(n=75),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者为观察组(n=75),比较两组患儿治疗48h后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变化、影像学改变情况、不良反应及住院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治疗48h后腹胀、血便、肠鸣音减弱的比例均降低(χ2值分别为12.698、7.352、5.441,P<0.05),IL-6、IL-8、PCT水平均降低(t值分别为2.490、2.841、2.572,P<0.05),PT、APTT、D-二聚体均降低(t值分别为4.156、7.170、1.985,P<0.05),超声及腹部X线异常患儿的比例均降低(χ2值分别为3.972、6.700,P<0.05);两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注射局部发红或皮疹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比例、手术治疗比例、住院时间、禁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2.014、1.964、3.031、2.058,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改善N EC患儿预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