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田光辉  赵桦  刘存芳  辜天琪 《中药材》2008,31(3):382-385
目的提取和分离吴茱萸果实脂溶性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结构的确定,并运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从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果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晶体化合物,经综合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结论吴茱萸脂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萜类物质,齐墩果酸在吴茱萸果实中的含量为1.8%.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产物丹皮酚和对位芳香醛为原料来合成丹皮酚类衍生物,探讨丹皮酚和对位芳香醛反应的机理,为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温下用丹皮酚分别与对硝基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和对氟苯甲醛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对位取代的丹皮酚类衍生物,对产物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UV)、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X-衍射结构分析以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来表征其结构。并对3-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3-(4’-硝基苯)-1-丙酮和2-羟基-4-甲氧基-4’-甲基查尔酮的晶体采用单晶X-衍射技术确定其分子结构。结果:丹皮酚与对硝基苯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丹皮酚与对甲基苯甲醛、对氟苯甲醛发生Claisen-Schmidt反应生成了丹皮酚类的查尔酮衍生物,3-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3-(4’-硝基苯)-1-丙酮为单斜晶系,p121/c1空点群,a=0.875 0(15)nm,b=1.137 8(2)nm,c=1.554 0(3)nm,α=90.0(8)°,β=106.5(8)°,γ=90(8)°,V=1.483 5(5)nm3,Dc=1.416 mg.m-3,μ=0.110 mm-1,F(000)=660,Z=4,R1=0.059 5,ωR2=0.185 3,R(int)=0.021 9。2-羟基-4-甲氧基-4’-甲基查尔酮为单斜晶系,P2(1)/n空点群,a=1.137 7(3)nm,b=0.683 7(17)nm,c=2.043 0(4)nm,α=90.0(10)°,β=117.7(10)°,γ=90(10)°,V=1.406 4(6)nm3,Dc=1.416 mg.m-3,μ=0.086 mm-1,F(000)=568,Z=4,R1=0.045 2,ωR2=0.122 5,R(int)=0.021 5。结论:常温下丹皮酚和对位芳香醛在碱性介质中反应经过不同的反应机理生成不同类型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调查河北汉族、满族、回族耳垂性状的基础上,计算出上述三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并进行了三个民族之间、三个民族与赫哲族、柯尔克孜族之间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北方民族群体的耳垂基因频率由西向东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忍冬是一种药用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的植物,分布广泛,药理活性显著。忍冬中含有丰富的酚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知网、万方、X-mol等多个文献数据库,着重引证近五年的主要文献,将金银花、藤、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忍冬提取物的药理活性进行总结概述,为忍冬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深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药材藿香枝叶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并测试其抗氧化活性,为藿香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法辅助提取藿香枝叶中的多糖,设计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pH和超声提取时间对藿香枝叶中多糖提取的影响,确定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藿香多糖进行清除·OH试验。结果: 藿香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超声提取30 min、pH为6,可使藿香多糖的提取率高达7.50%,藿香多糖对Fenton反应产生的·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结论: 藿香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从藿香枝叶中提取多糖,其多糖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大巴山区的新鲜汉中参叶中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首次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汉中参叶挥发油中共检出了75种组分,确定出73种化合物,其主要组分是β-荜茄澄烯(21.39%)、棕榈酸(17.19%)、植醇(5.50%)、菲(5.05%)、降姥鲛-2-酮(4.22%)、α-亚麻酸(octadecatrienoic acid,3.35%)等。对汉中参叶挥发油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汉中参叶挥发油对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112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株的抗菌活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野生白苏子中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野生白苏子中的挥发油,确定其挥发油中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苏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结构确定,对白苏子挥发油进行抗氧化试验和抗菌试验。结果:从白苏子挥发油中鉴定出56个组分,占全油的92.77%,白苏子挥发油有明显地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结论:白苏子挥发油中主要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紫苏酮10.32%,异白苏烯酮9.73%,丁香烯7.69%,α-里哪醇6.32%,瓜菊酮5.28%等。白苏子挥发油对.O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白苏子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活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112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CMCC850216株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