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及<勿药玄诠>等医学著作的全面研究,从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汪昂的医学学术思想,即主张要全面掌握医学的理法方药,不可有所偏重;强调人体的平衡协调,治病重在补偏救弊;重视探讨病因病机,做到治病求本;提倡未病先防,注意强身健体.汪昂的医学学术思想与主张,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是指以机体与心理不适为主而检查却无疾病的状态,属于中医体质偏颇的范畴。中医治疗亚健康状态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调理体质可使这种状态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 气功,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强身延年,因此,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其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已证明“气”是客观存在的,是有物质基础的,气功是一门科学。从医学的范围来看,对气功的研究,大致可分力两个方面:一是将气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一是利用现代测试装置和各种实验方法,对气功的外气(物理效应)和內气(生理变化)进行科学的实验观测。由于气功本身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坚厚的实践基础,所以尽管现在的一些研究是初步的,有些实验也是粗糙的,然而它却象一株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4.
<正>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学过中医的人一看便知,此乃《医学三字经》中的歌诀。读之朗朗上口,语句通俗简明,百余年来一直受到中医初学者的欢迎。而编著此书的人,便是陈修园。陈修园,名念祖,字良有,号慎修,清代福建长乐县溪眉村人。约生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卒于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享年七十一岁左右。  相似文献   
5.
汪昂与《医方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汪昂的生平,并对《医方集解》的分类编排、方论阐释、学术思想等方面加以研究,认为《医方集解》是后世方剂学之圭臬,是临证习方者之重要参考书籍。  相似文献   
6.
不孕证是妇科疑难杂证之一 ,部分不孕证患者表现为形体肥胖 ,且此类患者临床证候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对此类患者病机及治疗的研究是古今妇科临床的热点之一 ,众医家亦提出了多种观点。笔者以历代文献为基础 ,结合现代实验、临床研究成果 ,对肥胖妇人不孕证病机与治法提出粗浅的认识。1 肥胖妇人不孕证与痰湿内停密切相关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 ,后世医家曾对此多加引证发挥。如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指出“如体丰色白 ,皮嫩肌松 ,脉大而软 ,食啖虽多 ,每日痰涎 ,此阴盛阳虚之质”。《张聿青医案》中亦…  相似文献   
7.
<正> 从秦始皇灭亡六国,经过漫长的战争年代,直到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才得到一个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西汉初期,改秦之弊,废除苛政,减轻赋税,崇尚黄老刑名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生产得到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出现了所谓“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更是走上了西汉的全盛时期。文化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史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这对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许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要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认为目前中医辨证方法虽然繁多,但缺乏统一的辨证体系,故难以提高临床疗效。要想建立统一的辨证体系,必须从规范证候入手。指出体质、病因、病位是形成证候的三大要素,只有运用三要素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才有可能得出规范的证候。文中以体质为主对三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研究体质、病因、病位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 世界法医史上的第一颗明星,是从中国升起的,他就是南宋末年的伟大法医学家宋慈。宋慈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不仅在国内风行数百年,一直被刑官们奉为圭臬,而且被陆续翻译成多种外文流传世界各地:一四三八年首先被高丽使臣李朝成译为朝鲜文刊出(他用的蓝本是元人王与直接增损《洗冤集录》而成的《无冤录》);一七三六年源尚久氏据朝鲜文译成日文在日本广泛流行;一七七九年有了法文节译本在巴黎出版(一九○八年即有法文单行本问世);一八七五年,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文化教授盖尔斯(H·A·Giles)的英译本在《中国评论》杂志分期刊出(一九二四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杂志重刊全书);一八六三年,荷兰人第吉列氏(Degrijs)的荷文译本在巴达维亚出版;德人霍夫曼(Hoffmann)由法文本转译的德文本,则在一九○八年印行。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苏联法医学界评介《洗冤集录》,称它为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中医的病因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到了东汉张仲景便在《金匮要略》中归纳为三条:一是“为内所因”,二是“为外所中”,三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认为“千般疢(Ch(?)n)难(n(?)n),不越三条。”这就是“三因”之说的先河。对这个学说加以发挥,并以它统贯理法方药的人,就是宋代的陈言。陈言,字无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南宋时的医学家。陈言自幼聪明过人,长大潜心医学,长于方脉,治病立效。他认为学医就必须知道“五科七事”。所谓“五科”,就是脉、病、证、治四者加上病因。所谓“七事”,就是脉、病、证、治四者,加上内、外、不内外三因。这样学医“七事”中,病因就占了三事,可见病因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