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是对"我是谁"问题内隐和外显的回答,是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将是青年期最重要的发展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渊源于《黄帝内经》的因时制宜思想理论也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使这一理论不断丰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思路。近  相似文献   
3.
双氯芬酸钾致下消化道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梅 《新医学》2004,35(8):453-453
男,49岁,工人,因解紫黑色血便,伴头晕、乏力2日,于2003—02—13上午8:00入院。患者入院前因输尿管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抗炎,口服双氯芬酸钾(每次25mg,日服2次)止痛,术后第3日无明显诱因感头晕、乏力、纳差,未给予治疗,之后反复解紫黑血便共6次,量共约500g/d,头晕、乏力症状加  相似文献   
4.
创面愈合是一个有许多因素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中医药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增加创面胶原产生、调节创面免疫功能和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等方面综述了近年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小结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创可贴用于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探讨810003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医院孙雪玲,王顺梅,朱银梅810001青海红十字医院孙雪萍在我们日常静脉输液中屡次发生静脉输液引起穿刺点皮肤感染,甚至静脉炎的病例。也曾有人探索,进行改进,但都无良好的结果。我科自1994年...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天人相应的观点,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特别是在唐宋金元时期,因时制宜理论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医学著作和有关文献的查阅整理和分析,试对这一时期因时制宜理论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由鼎盛不断衰落的过程,但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却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医学发展上也取得了不少巨大成就。在时间医学探讨方面,较宋金元时期有进一步的深入。本文试就明清时期著名医家在时间医学方面的认识和应用状况进行初步整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实施莫沙必利与吗丁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患者实施莫沙必利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施吗丁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上腹胀的改善情况优于B组,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78%,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7.22%,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进食减少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复发几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的疗效要优于吗丁啉,它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为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调整肉桂剂量对氧化损伤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用H2O2造成氧化损伤成纤维细胞模型,以血清药理学方法获取含不同剂量肉桂的十全大补汤大鼠血清,用含药血清对成纤维细胞模型进行干预。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DCFH—DA、JC-1探针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含不同剂量肉桂的十全大补汤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氧作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倍肉桂组阻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肉桂剂量十全大补汤可清除氧化损伤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胞内活性氧,2倍肉桂剂量可起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磁共振影像技术,分析、比较肾俞穴断面解剖层次,提升对肾俞穴解剖结构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肥胖、超重、正常、过轻4种体型的8位成年志愿者,用磁共振仪采集肾俞穴的断面图像,对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并与以往的断面解剖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肾俞穴的磁共振影像与断面解剖学图像比较,在进针层次解剖上二者一致,在肌形态、肾的位置等方面二者存在差异。结论:断面解剖学与现代影像学在表达穴位解剖结构方面各有优势,二者结合运用,互为补充,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肾俞穴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