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颖  王长德 《新中医》2023,55(8):13-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3月收录的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7篇文献,120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86味,总用药频数1 108次,使用频率>5%的有5类,由高到低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清热药,累计频率79.25%;单药频次>20的中药有23味,累计频率66.06%,分别为川芎、天麻、白芷、茯苓、栀子、甘草、半夏、白术、丹参、黄芩、柴胡、钩藤、大枣、当归、石菖蒲、陈皮、牛膝、石决明、红花、党参、桃仁、蔓荆子及赤芍;按药性分析,温、寒、平性药较多,甘、苦、辛味药多见,归经多入肝经、心经、肺经、脾经及胃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白芷-川芎是支持度最高的药对。通过对频数≥2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大类,主要涉及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及八珍汤。结论:中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多以活血化瘀、熄风止痉为主,并注重补虚,多以通窍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郁止痛方(JYZT)对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经行为学评分后选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JYZT高剂量(25 ml/kg)组、JYZT低剂量(12.5 ml/kg)组及阳性药物(氟西汀)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结合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的方法诱导偏头痛-抑郁共病模型。各组予以相应药物干预28 d,分别于2、4周时进行体质量测定、行为学测试;4周时,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及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②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格数及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③2周、4周时,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4周时,JYZT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④4周时,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TrkB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5);JYZT高剂量组的BDNF、Trk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解郁止痛方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抑郁共病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组织BDNF/Trk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逍遥解郁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中药逍遥解郁散,对照组应用氟西汀。结果两组在HMAD抑郁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能使病人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过氧乙酸杀灭微生物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二元瓶装的四环牌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和空气中自然菌杀灭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以含50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对布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min,对大肠杆菌作用1min,平均杀灭率可达99.90%以上;以含过氧乙酸100 mg/L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含过氧乙酸500 mg/L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 min,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有机物对过氧乙酸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模拟现场试验结果证明,以含1000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擦拭并作用20 min,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杀灭率达90.00%以上;以含1000 mg/L过氧乙酸、按10 ml/m~3用量进行气溶胶喷雾作用3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达90.0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CT成像技术及其在喉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3例喉癌进行了二维(2D)、多层面重建(MPR)和仿真内窥镜(CTVE)的研究,均与手术和纤维内窥镜对比。结果:2D,MPR,CTVE均能明显显示喉癌的病变大小、部位、形态,与纤维喉镜基本相一致。结论:SCT在喉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进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中西医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但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7.
碘伏消毒液由碘与聚醇醚类表面活性剂络合而成,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其他相关性能,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含有效碘250 mg/L该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作用1.5 m 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5 m in,杀灭对数值>4.0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有效碘2500 mg/L该消毒剂对志愿者手和手臂皮肤擦拭消毒3 m 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消毒液原液于37℃恒温保存6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0.99%。结论,洗得宝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良好,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种残余消毒剂去除方法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求更准确地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化学中和法、稀释法和中和过滤冲洗法等三种方法对抑菌作用较强的胍类消毒剂去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用5g/L组氨酸、3g/L卵磷脂和30g/L吐温80组成的中和剂,用化学中和法对含50g/L双胍类消毒液中残留作用去除不彻底,各组长菌数不符合中和剂试验要求;但对含5g/L双胍类消毒剂的残留作用可达到有效去除效果。相同的中和剂用中和稀释法,对含50g/L和5g/L两种浓度的胍类消毒剂残留毒性均可达到有效去除效果。用中和过滤冲洗法不能有效去除含量50g/L的胍类消毒液残余作用,但可有效去除含量为5g/L胍类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用上述复方中和剂进行杀菌效果评价验证试验,以含50g/L双胍类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min,用化学中和法与过滤冲洗去除残余消毒剂,消毒后检不出存活细菌;而用中和稀释法去除残余消毒剂方法消毒后存活菌数为189000cfu/片,平均杀灭率为91.54%。用含5g/L双胍类消毒液对载体上该细菌芽孢作用60min,三种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方法检验出的消毒后存活菌数基本一致,平均杀灭率完全一致。结论三种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方法中,以中和稀释法效果最好,可用于高浓度抑菌作用较强的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三氯羟基二苯醚含醇消毒凝胶杀菌作用及理化性能,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实验观察。结果,以含质量分数1.55%的三氯羟基二苯醚和39.6%乙醇组成的消毒凝胶、pH值6.67条件下,对布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0.5 m in,杀灭对数值均>5.00。用标准硬水将该消毒凝胶作对倍稀释,对金黄色葡萄球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 in,杀灭对数值分别为3.40和2.75。用该消毒凝胶原液对志愿者手及前臂皮肤进行擦拭消毒1.0 m in,对手部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消毒凝胶原包装产品置于37℃恒温储存3个月,有效成分三氯羟基二苯醚和乙醇含量下降率分别为1.94%和1.01%。结论,三氯羟基二苯醚醇消毒凝胶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快速杀灭作用,对志愿者手皮肤上自然菌杀灭效果达到消毒合格要求,储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型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新型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的微生物学效应和毒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与定性实验法观察生物学效应,通过动物实验法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戊二醛含量为750 mg/L,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对大肠杆菌作用7 min,平均杀灭率>99.9%;戊二醛含量为20 g/L,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率达到100%,作用240 min对医疗器械上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可达到灭菌要求.毒理试验,小鼠经口给药LD50>6 000 mg/kg(体重),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无差别,对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无影响.结论复方戊二醛消毒剂具有优良的杀灭微生物效果,在试验剂量下属于实际无毒,无致畸变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