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在以往面诊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五脏病患者的面部图像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以探讨五脏病患者的面型特征。方法:运用中医面型分析系统对五脏病患者的面部图像进行测量并计算相关面型指数,比较各组之间面型指数的差异。结果:1正常组与五脏病组各面型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慢性乙肝组的鼻指数最高,慢性肾衰组最低;慢性乙肝组的口指数最高,冠心病组最低;支气管哮喘组的容貌面指数最高,冠心病组最低;慢性胃炎组的头面宽指数最高,慢性乙肝组最低;支气管哮喘组的形态面指数最高,冠心病组最低;2五脏病组的面型分布情况存在一定规律,其中冠心病组以中鼻型、阔鼻型、阔上面型、中上面型、阔面型与超阔面型多见;慢性乙肝组以阔鼻型、中上面型、超狭面型、狭面型与中面型多见;慢性胃炎组以阔鼻型、中上面型、超狭面型与狭面型多见;支气管哮喘组以阔鼻型、中上面型、狭上面型、超狭面型与狭面型多见;慢性肾衰组以中鼻型、中上面型、中面型、超狭面型与狭面型多见。结论:本研究表明五脏病患者的面型特征有一定规律,提示不同的面型特征可能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这为中医"治未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寻找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规律,客观评估舌、面、脉诊图像信息在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中医舌诊、面诊数字化检测仪以及Z-box脉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中医治疗前后的舌、面、脉诊图像,运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寻找患者舌、面、脉诊图像参数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R、G、B、H、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B、H、V值呈现下降趋势;2治疗后患者的面诊图像参数H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余治疗前后的面诊图像参数R、G、B、S、V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R、G、S、V值呈现下降趋势,B值呈现上升趋势;3治疗前后患者的脉诊图像参数h1、h3、h4、h5、t、w、h3/h1、h4/h1、h5/h1、w/t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的h4、h5、t、h5/h1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h1、w、h3、h3/h1、w/t值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舌、面、脉诊图像参数可以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指标,同时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Smad7在慢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定位表达情况,以反应其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宣肺平喘方组和地塞米松组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利用卵蛋白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宣肺平喘方组和地塞米松组在雾化吸入的同时给予宣肺平喘方及地塞米松治疗。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法),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Smad2、Smad7蛋白在肺组织中的定位。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支气管壁塌陷,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渗出;荧光免疫组化法显示TGF-β1、Smad2、Smad7蛋白均在支气管壁和肺泡壁上表达;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Smad7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结论:宣肺平喘方对哮喘气道重建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调节TGF-β1、Smad2、Smad7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面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通过观察面部的变化可探知人体气血的盛衰和五脏六腑的虚实变化。长期以来,面诊主要依靠中医医师的个人经验进行,缺乏客观化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因此面诊的客观化和量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中医学研究的紧密结合,计算机辅助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中医面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计算机识别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并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