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出现已经近半个世纪了,而其定义至今仍模糊不清.有幸拜读李致重教授的中西医结合亟待定义一文,深有同感.阐明中西医结合定义、指导临床实践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抗菌增效剂甲黎嘧胺的合成方法安佩东,李安良,王瑜琴(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甲黎嘧胺,(Ormetoprim,OMP,I),化学名2.4-二氨基-5-(2’-甲基-4’,5’-二甲氧苄基)-嘧啶,是TMP的类似物。其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2岁,因"左下后牙疼痛1周",于2016年10月在解放军第323医院就诊,诊断为"左侧下颌第一磨牙残根",并行"左下第一磨牙残根拔除术"。术后患者自行服用奥硝唑片(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5 g,2次/d。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5岁。主因臀裂左侧及肛门处疼痛7d,伴红斑、水疱、排尿困难5d、便秘2d于2010年9月5日就诊。患者于2010年8月29日臀裂左侧及肛门处出现间歇性针刺样疼痛,2d后疼痛部位出现红斑、水疱,伴发热(体温37.7℃),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女,11岁.因左下肢胫前皮下囊肿术后1d,恶心、呕吐、腹痛3h收住我科.1d前于我院门诊皮肤科行左下肢胫前皮下囊肿切除术,术后建议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患儿于当日午饭后2 h(14:30左右)口服阿奇霉素胶囊1粒(具体剂量不详),晚饭食鸡汤泡饭及生梨1个,凌晨5:00自觉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2次,均为少量黄绿色胆汁,无发热、头痛、心慌、胸闷、腹泻、尿频、尿急及皮疹、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继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较少见。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微血管病变及代谢障碍有关,病理改变主要是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导致神经传导阻滞,由此产生面神经麻痹[1]。论及其病症,颇似中医消渴病变证中之中经络———口眼歪斜。消渴病病机特点多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口眼歪斜则是风痰阻于络道所致。然寻古探今,存同求异,其源不越“虚”、“瘀”两因。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训,守“阳中求阴”之论,笔者临证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兹立论以求证于同道。1络虚肺燥益气生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00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致病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调查100例外阴营养不良的就诊患者,选取18个相关致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归纳本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单因素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有9项,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形成本病的因素按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患阴道炎,性格易怒易紧张,带下量多,平时偏嗜辣食,产次增多,绝经后妇女和尿道炎;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肾阴虚型占43%,肝经湿热型占27%,脾肾阳虚型占20%,血虚风燥型占10%。结论:患阴道炎、易怒易紧张者、带下量多、偏嗜辣食、产次增多者、绝经后妇女和尿道炎是外阴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证型主要以肝肾阴虚、肝经湿热、脾肾阳虚、血虚风燥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初诊为外阴营养不良的女性患者进行病变组织活检,按国际分类标准确定病理类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本病患者,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不同病理类型在各证型中出现的频率。结果病理类型中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58例,增生型营养不良32例,混合型营养不良9例,伴非典型增生1例;辨证分型中肝肾阴虚证43例,肝经湿热证27例,脾肾阳虚证20例,血虚风燥证10例;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中肝肾阴虚证比例最高,占62.07%;增生型营养不良中肝经湿热证比例最高,占53.13%。结论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病理诊断与中医辨证的有机结合可为本病的准确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多脏器浸润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女,2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8℃左右,伴头晕、乏力、纳差,就诊本单位职工医院。B超检查肝、脾肿大,给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转他院诊治。血常规W BC91.7×109蛐L,H b83g蛐L,PLT52×109蛐L,骨髓检查及某血研所阅片会诊“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全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淋+幼淋占93.2%,胞体大小不一,以大为主”。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化检查:总胆红素65.33m m ol蛐L,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余项均正常。给予TA方案化疗,1周后渐高热,最高达40℃,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02次蛐分。中度贫…  相似文献   
10.
王瑜琴 《新中医》2010,(3):16-17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和脱屑,并伴有全身症状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笔者在运用西医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通过口服、外用中药治疗,既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又能减少激素等药物的副作用,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