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ZKmCsPto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Lfx)治疗,24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结核菌转阴率为75.0%,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转阴率55.0%、总有效率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其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合固金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芯片技术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芯片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实验(PPD)进行诊断,比较2组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后,观察组诊断方式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诊断方式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两种方式联合检测出的阳性者有79例,说明其敏感性为87.8%,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蛋白芯片或PPD诊断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菌阴肺结核患者采用结核蛋白芯片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较高,与PDD检测方式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结核伴感染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药敏结果。方法:采集痰标本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菌的分布情况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分离出致病菌2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9.54%,革兰阴性菌占40.45%,真菌占50.00%;药敏结果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结论:肺结核伴感染患者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和真菌,临床应根据具体的感染细菌株以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其对应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