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传递与交流是情报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因此情报报道工作是整个科技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情报出版物则是情报报道的主要形式。编制各类科技情报出版物是专职科技情报机构的社会职能。我  相似文献   
2.
自体表皮细胞培养与异体真皮组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严重烧伤病人皮肤修复中主要未解决的问题是真皮的替代。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异体皮移植后5天,用自体培养表皮细胞膜片覆盖真皮床,14天后复合皮成活率是84.6%±2.4%。组织学检查证实表皮已形成了复层结构,可见基底层、颗粒层和角质层。临床应用中,异体皮移植后10天,去除异体表皮覆盖病人的自体培养表皮,35天后未见排斥征象,异体真皮促进了培养表皮的分层、成熟和完整,组织学检查证实表皮细胞的边缘清楚,已分化形成颗粒层和角质层,真皮多细胞,已血管化,但表皮嵴缺乏。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慢性活动性肝炎多有肝肾虚的表现,根据祖国医学“乙葵同源”的论点,运用补肾法治疗3例,疗效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将CSF离心沉淀,取沉渣涂片染色,镜下作细胞形态学分析,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76例CSF标本检测中,CNS感染性疾病29例,出血性疾病11例,白血病6例,相关指标无异常30例.结论 CSF细胞学形态分析对CNS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临床多学科判断CNS病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认为乙肝病毒的病因归属可以从杂气致病的范畴去探讨,其致病性质具有湿毒的特点。强调乙肝病毒是否入侵机体和侵入后能否发病均与体质强弱密切相关,其中脾气虚弱在病毒入侵中占有主导地位。指出乙肝病毒所以入侵人体伏而未发,造成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是由于脾气虚弱,正气不充,不能有效地驱邪外出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确立燥湿解毒之法,以鲜猪胆汁、白矾、大黄等为主药,制成乙肝转阴片对10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79%,乙肝病毒指标改善的近期疗效是确切的,为乙肝病毒携带的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体内外研究了抗Thy-1McAb抗排斥的机理发现:(1)该抗体体外在补体参与下能够杀伤小鼠胸腺细胞,不依赖补体能够抑制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2)体内注射可以抑制小鼠脾细胞对ConA和PHA-P诱导的T细胞增殖,但不影响LPS对B细胞的  相似文献   
7.
皮肤移植是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关键措施之一。但终因机体的排斥反应,移植皮片不能长期存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是诱导同种排斥反应的主要因素,T淋巴细胞是介导排斥反应的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目前,抑制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方法根据机理可分为:(1)体外处理移植皮片,降低其免疫原性,如紫外线照射,FA或CSA预处理皮片,表皮细胞培养等;(2)抑制受体免疫功能,延迟排斥反应,如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淋巴结照射等;(3)联合应用。常用的全身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抗胸腺细胞血清(ATS)或抗淋巴细胞血清(ALS)都因特异性差,副作用大,限制了在烧伤临床皮肤移植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发现具有抗移植排斥反应的McAb有以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岁,以咳嗽、喘憋10余日为主诉于2006年5月11日收入我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少痰,持续喘憋,呼吸困难.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用药不详),病情无好转而转入我院.B超检查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腔实质性病变,纵隔右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临床特点及与窒息、低血糖的关系。方法观察1997年8月~2004年8月我院收治的H IE 268例临床特点、治疗及窒息发生情况。测定入院当天、第2、3d空腹血糖值,观察低血糖对H IE的影响。结果268例全部有围生期窒息史,H IE发生低血糖者占61.2%(164/268);病情越重,发生低血糖越多。结论H IE与窒息关系密切,H IE伴有低血糖可加重脑损伤,早期监测及防治可减轻H IE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占消化科门诊的50%左右,是指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而经胃镜等检查除外引起这些症状的消化系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反复发作,多超过1个月,甚至数月不等。FD的发病机理不详,但精神和心理等因素是重要诱因或原因,已经为大多数学者所共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临床对症治疗如抑酸、抗Hp、促动力等似乎也有一定效果,部分病人疗效满意。我们在临床上试用心理、饮食及抑酸药加丹参、能量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