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根据Wiederhielm的阻抗平衡压力检测原理,设计了一个改进的伺服零微血管测压系统。利用该系统检测了蟾蜍及蛙肠系膜内微小动脉的压力、获得了各管径级的压力和脉压的参数,并观察了药物的作用,探讨了微动脉内压力的波动特性以及应激情况下压力的骤变式与脉动式的交替,为微循环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应用 OEMDS—1型系统测得20名正常人的双眼电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形和参数值,并测定364例眼病患者的眼电生理变化,探讨了各类眼病的眼电生理变化的初步规律。作者提出恰当应用该机取得各种参数,可获得很高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3.
DR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前后F-ERG和F-VEP的研究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电生理室眼科任炼儿,郎林福,王德法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thetirehonopthy刀R)已成为临床首选疗法,且以氢激光光凝为常用。笔者对11例17...  相似文献   
4.
鲜芝麻叶治疗慢性咽炎19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 ,笔者偶而得知鲜芝麻叶可治疗慢性咽炎 ,应用于临床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92例中男性 84例 ,女性 1 0 8例 ;年龄 1 6~ 58岁 ,平均 37岁 ;病程 2个月~ 36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 ,有异物感或灼热感及咽部干痛 ,患者常有咳嗽动作 ,以便排出分泌物 ,局部检查咽部黏膜轻度充血、干燥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全部病例咽后壁无溃疡及肿物。治疗方法将鲜芝麻叶洗净 ,在口中嚼烂后慢慢吞咽 ,每日 3次 ,每次 4~ 6片 ,连服 5天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咽部症状消失 ,检查咽部黏膜光滑、湿润…  相似文献   
5.
正常眼和老年黄斑变性眼的局部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林福  王德法 《眼科研究》1995,13(2):120-122
以全视野亮背景及45′视角的红色闪光作刺激,采用带中孔的角膜接触镜电极,记录了局部视网膜电图。测得22只正常眼的黄斑中心对盲点区的局部ERG振幅之比值为3.54±1.35,而31只老年黄斑变性眼的比值是1.39±0.54,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全视野明适应ERG间无意义,表明此法建立的局部ERG记录技术对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病人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348例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并成功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患者视力均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效果明显,手术安全,疗效可靠,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简称ERG)是视网膜对光刺激的综合电反应。自Holmgren(1865)首次记录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记录方法,包括“弥散ERG”及“局部ERG”的研究,对ERG的发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成为一种特征性的客观指标和参数。特别是近年来,采用了电子计算机的平均技术,记录平均视网膜电图(Averaged electroretinogram)显著地减少了由于干扰所产生的背景噪音,使ERG记录水平大为改观。鉴于国内尚未见有平均ERG实验研究的正式报告,今将我们实验研究的初步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Vitk3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以转移因子、Vitk3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7例以常规西药治疗.1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对照组为6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转移因子、Vitk3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视觉电生理检查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及作为客观功能性的测定方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已报告过平均视网膜电图的实验研究及视诱发反应(VER)与平均视网膜电图(ERG)同时记录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视诱发反应与平均视网膜电图同时记录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对检查装置及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增加了ERG,VER的微处理机分析,现简介如下: 检查装置与检查方法病人用5%Neosynephrine散瞳,1%Dicaine作局部麻醉。坐在靠椅上。非检查眼遮盖。记录ERG的引导电极为封闭式角膜电  相似文献   
10.
视诱发反应(VisuaI evoked response简称 VER)是视网膜受光刺激后在视皮层产生的一种特殊电反应,它反映了视网膜至视皮层的信息传递和视皮层的活动。由于VER 的电反应较小,仅10微伏数量级,为了较好地描记 VER,可用多次闪光或模式变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