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我院内科于1995年9~10月应用日本武田药厂生产的头孢甲肟(Cefmenoximehemihy-drochloride,简称cmx)治疗感染性疾病17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于下。1.治疗对象:17例中13例为内科重病监护室(下称ICU)患者,4例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均有严重或较严重的感染。男13例,女4例;年龄22~72岁,平均58岁,多数为中老年患者,病种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心病目型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支气管扩张症伴急性感染,败血症,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肺部感染,胆管炎、胆石症、胆汁性肝硬化,糖尿病并泌尿系感染及皮下脓肿。2.用药情况:多…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大鼠肝脏枯否细胞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做了电镜观察。在灌注固定的枯否细胞中观察到虫样小体,其在胞浆内的数量因细胞不同而异,但在各细胞表面的开口均较多。偶见一些小体贯穿胞浆形成具有两个表面开口的小体通道,对连续切片的观察也证实一些小体具有多个表面开口。虫样小体周围常有许多吞饮泡和有鬃衣小泡。有时可见小体与吞饮泡相延续,并见其中间致密线与吞饮泡的第二膜样层相连。在直接浸润固定的肝脏中未见到虫样小体,但可见由质膜内褶贯通胞浆而形成的通道样结构。  相似文献   
4.
5.
从解剖学与胚胎学观点,观察一例先天性无外阴、原始泄殖腔保留与双侧肾未发育的8—9月胎儿。会阴部只显一杏仁状隆起,经肉眼与显微镜观察此隆起与内生殖器,证明此杏仁状隆起为生殖结构,卵巢与输卵管发育正常,表明为女性胎儿,但子宫、阴道与阔韧带缺如。检视腹腔与盆腔脏器,并把骨盆内脏器作连续切片,发现尿直肠隔发育反常,使泄殖腔保留原始状态。双侧肾、输尿管、肾血管与神经均未找到。循腹后壁由膈至骨盆底每隔5毫米取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未发现残留的后肾组织,表明输尿管芽与生后肾组织均未发育。所有供给异常器官的血管发现很大变异。产生畸形的原因略加论述,从发育受阻碍或抑制的假说似能作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电镜、酸性磷酸酶ACPase组化和立体计量分析,对成年猴、狗、猫、兔、大鼠和小鼠肝细胞内溶酶体作了超微结构定性和定量的比较观测。 几种动物肝细胞的致密体超微结构相似,但数量和大小各有差别。消化泡以大鼠、小鼠、兔和猴的数量最多,狗和猫的较少。与此相反,大鼠、小鼠和兔的殁体较少见,猫和猴的稍多,狗的残体为数最多,且见有在其旁的未消化物质正进入残体内进行消化。这几种哺乳类动物肝细胞内消化泡与残体所出现的差别,据推测可能与所食饲料的性质和动物种属不同有关。 鬃毛有衣小泡多位于细胞膜的深处。在狗和猴见到侧邻的两个肝细胞的一侧胞膜出芽,陷入胞质内,其末端膨大,似脱离而形成鬃毛有衣小泡。 6种哺乳类动物肝细胞内溶酶体的形态计量分析所得结果;体积密度中,以狗为最高,小鼠最低;数目密度中,猴最高,兔最低。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脂膜炎,又名回归发热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由Pfeirer于1892年首次报告,1925年命名为pfeifer-weber-Christian综合症,国内江绍基于1952年首先报告1例,以后备地陆续有报告。本病临床分为皮肤型与系统型。其中系统型尤为少见。现将经病理确诊的9例系统型结节性脂膜炎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内科急诊中较多见,经口中毒者病情凶险,死亡率在20%以上,因此及时抢救至为重要,现就其救治概述如下。一、洗胃:无论服毒多久及就诊时病情轻重均应彻底洗胃,以防被吸收的有机磷从胃粘膜分泌出后再被吸收或洗胃不彻底毒物仍残留胃内。由于有机磷毒物从消化道吸收迅速又完全,清除胃内毒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铝盐法,在光镜和电镜下对生后1~90天大鼠肝细胞溶酶体ACPase做了定性观察和半定量估计。 光镜显示:生生15天时,逐渐增加的酶反应颗粒由胞浆移到了胆小管旁。电镜显示:溶酶体系统是显示ACPase活性的主要细胞器,溶酶体的分布和数量随大鼠年龄增长的改变与光镜下酶反应颗粒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肝细胞内自噬泡的数量在生后早期较多,并可见许多性质不明的泡状结构。三种半定量方法均表明肝细胞溶酶体ACPase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 自噬泡参与了大鼠生后肝细胞胞质的重建。胆小管旁定位有利于溶酶体排出废物。溶酶体ACP ase活性增强与大鼠生后肝机能日趋旺盛有关,主要表现为溶酶体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60年建立住院病案室至今已40余年,保存着住院病案10万余份,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发挥了病案的应有作用。我们认为做好病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我院能将40余年的病案管理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这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病案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