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大春  王卓君  许韩婷 《抗感染药学》2021,18(4):598-600,618
目的:探究八味茵术颗粒剂制备工艺建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思考.方法:通过八味茵术颗粒剂的实际制备,考察前处理工艺、提取工艺、浓缩工艺以及制粒工艺过程的各种技术细节,分析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调整后的八味茵术颗粒剂的技术路线简单易行,可应用于工业生产.结论:八味茵术颗粒剂制备过程的每一步质量可控性是整个制剂过程的核心,此也为进一步研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电阻加热毯对严重低温小鼠的复温效果。方法 选取66只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严重低温小鼠模型制备方法:将18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各3只,将各组小鼠分别放置于不同的低温环境饲养,采用行动障碍能力评分表评估各组小鼠的行动能力,确定严重低温小鼠组。严重低温小鼠复温方法:将48只小鼠肛温降至严重低温组所设置的温度,并将其随机分为新型电阻加热毯组、羊毛毯组及未复温组,每组各16只。小鼠行动能力根据行动能力障碍评分表进行测定。采用新型电阻加热毯与羊毛毯对严重低温小鼠进行复温,观察小鼠在15、30、45、60 min时复温速率和行动能力的变化,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 选用小鼠肛温在(14℃±1℃)为严重低温。新型电阻加热毯组复温15、30、45、60 min的复温速率均高于羊毛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电阻加热毯组复温15、30、45、60 min时行动能力障碍评分均低于羊毛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电阻加热毯组、羊毛毯组小鼠死亡率均低于未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电阻加热毯作为一种新型复温材...  相似文献   
3.
一例78岁老年男性,因黑便7 d并加重1 d入院.先后给予抑酸、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用药第3天,患者突发一过性神志躁狂,不辨方向,有攻击性,意识错乱,幻视等精神异常症状,当时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自行缓解.后用药第5天、第7天、第8天、第9天、第11天患者仍有间断神志躁狂,幻视,遂停艾司奥美拉唑等一切静脉用药,予奥氮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炮制对决明子中主要活性成分游离蒽醌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决明子中6种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橙黄决明素,大黄酸,决明蒽醌,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并比较其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炮制后6种游离蒽醌变化情况为,橙黄决明素和大黄酸的含量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决明蒽醌的含量升高了25%,大黄素的含量升高了21%,大黄酚的含量降低了15%,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降低了21%。结论:炮制对决明子中主要活性成分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游离蒽醌含量保持不变,有些游离蒽醌含量会有显著升高,有些游离蒽醌含量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研究设计,将我院肿瘤科需行PICC置管的129例肿瘤病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6例。两组病人置管后对照组常规采用弹力绷带缠绕加压止血;试验组在贴膜外穿刺点处以自制纱布块加压,将精确测量后的弹力绷带经修剪后(简称改良弹力绷带)环绕固定止血。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持续渗血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PICC置管后24h内的渗血量和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证实,改良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量、明显缩短持续出血时间,可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的止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黄马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为观察重点,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20年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黄马酊消毒后外敷黄马酊纱布换药,每日1次.对照组使用碘伏消毒后,生理盐水清洗,常规纱布外敷固定换药,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相似文献   
7.
姜艳  林晓  沈岚  王卓君  冯怡  徐德生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8):1412-1416
 目的 探索通过聚乙二醇修饰技术以改善麦冬多糖MDG-1的药动学性质。方法 以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作为修饰剂,研究聚乙二醇修饰MDG-1的合成反应条件,用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修饰物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与接枝率,并考察其药动学性质。结果 确定了优化的合成条件,制得多种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修饰的具有不同接枝率的MDG-1聚乙二醇修饰物,其生物半衰期较原药有明显的延长,延长程度与修饰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修饰物的接枝率有关。结论 聚乙二醇修饰技术是一个具有进一步研究前景的改善MDG-1药动学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取DIKMA Diamonsil C_(18)(2)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柱温30℃,DAD检测(200~400 nm):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检测波长为340 nm,白术内酯Ⅲ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Ⅰ的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5μL,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Ⅲ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Ⅰ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其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八味茵术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慷舒灵配合大黄虫胶囊治疗静脉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慷舒灵凝胶换药,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换药。两组患者均要求卧床休息,并适当抬高下肢,同时配合大黄虫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分泌物状况2周后差异不大。结论:慷舒灵配合大黄虫胶囊是治疗静脉性溃疡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脑创伤记忆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创伤组、外泌体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脑创伤组、外泌体组大鼠采用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创伤模型,外泌体组在模型建立成功后静脉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300μg。7 d后,通过水迷宫评价大鼠记忆能力,通过湿干重、Tau和S100β蛋白评价脑组织损伤及修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TrkA和TrkB蛋白表达。结果 脑创伤组大鼠湿干比、Tau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泌体组大鼠湿干比、Tau和S100β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脑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创伤组比较,外泌体组大鼠第2~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时间延长,脑组织NGF、BDNF、TrkA和TrkB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