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头碱对癌症疼痛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头碱对癌症疼痛的治疗效果空军济南医院(济南250031)王华灵,韩培秀,徐世明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秀我们从1985年10月至1990年8月对收治的168例癌痛患者肌肉注射乌头碱治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为中晚期患者,诊断明确,具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患者外周血经Ficoll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组分,再应用PCR-TRAP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肺癌、32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5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39例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阳性率达69.6%,其中小细胞肺癌和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较高,而腺癌较低。20例肺癌合并肺外转移病例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肺外转移病例。结论 端粒酶活性变化与肺癌组织类型和肺外转移情况相关,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2004-01/2008-01我科收治老年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22(男16,女6)例,年龄65-79(平均68.2)岁。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肺癌7例,淋巴瘤5例,鼻咽癌4例,食管癌3例,大肠癌2例,胃癌各1例。单纯放疗5例,单纯化疗6例,放、化疗均接受者11例。疱疹分布于面、颈部7例,胸部12例,腰、腹部3例。疱疹分型:局限型10例,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6mo,于2005-02-16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轻度叩痛.CT检查显示:肝右叶7.5cm×6.2cm类圆形低密度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平扫可见散在小钙化点,增强扫描病灶不规则强化.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丙肝病毒血清学阴性,AFP5.3μg/L.行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拒绝手术,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69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3个月入院。入院专科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大,中央沟消失,质硬,触痛明显,表面欠光滑;B超示:前列腺5.1cm×4.7cm×3.9cm大小,回声不均,内见不均匀回声光点。胸透、骨扫描、血液生化未见异常;PSA0.3ng/ml。入院后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前列腺中分化鳞癌。免疫组化:CEA(+)、PSA(-)、HMW-CK(+)。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5年1月~1997年5月,对158例癌症化疗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治疗,观察组选用中药扶正升血汤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升白细胞药物利血生、鲨肝醇、肌苷等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58例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肺癌52例,胃癌50例,食道癌26例,结肠癌16例,乳腺癌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7例,年龄32~66岁,平均51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05年;肺癌25例,胃癌24例,食道癌12例,结肠癌8例,乳腺癌7例;初治32例,复治44例。对照组8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31~67岁,平均52岁;病程3~23个月,平均65…  相似文献   
7.
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肿瘤,据国外报道,每年发病率约2/10万[1],占所有胃肿瘤的2%,小肠肿瘤的14%,结肠肿瘤的0.1%,多见于50~70岁,其发病率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过去受病理诊断技术的限制,一些GIST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神经纤维瘤。近年随着免疫组化、电镜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GIST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有关临床报道也  相似文献   
8.
对晚期乳腺癌伴类白血病反应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65岁.因左乳包块3a,皮肤破渍伴疼痛4个月入院.查体:双侧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4 cm×3 cm,质硬,固定,无压痛.左侧乳腺明显肿大,触及多个包块相互融合,质硬,固定,可见两处较大溃疡,分别约9 cm×7cm和7 cm×6 cm,溃疡内可见白色坏死组织及分泌物.血常规:WBC72.6×109/L,中性粒细胞0.83,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CT检查:左侧乳腺肿块样病变,考虑乳腺癌;右肺多发结节,考虑肺转移癌;肝内多发低密度病变,考虑肝转移癌.左乳溃疡处分泌物涂片病理:查到腺癌细胞.入院后予乳腺癌局部放疗、溃疡处换药及抗生素治疗,肿瘤缩小,溃疡好转.患者及家属拒绝行全身化疗,病情进展迅速,身体一般状况持续恶化,入院半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局部微波热疗与化疗配合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临床Ⅳ期肺癌14例,平均年龄54.6岁。包括鳞癌、腺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已转移。采用微波热疗机在癌肿相应的胸壁外局部施以42~43℃治疗40min,有胸壁及淋巴结转移者治疗频率2450MHz,其余用915MHz,输出功率30~70w。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