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讨赞皇县胃癌高发区饮水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分别以水源类型和饮水习惯的问卷调查、饮用水源水质分析方法对赞皇县癌高发区和相对低发区(胃癌年均死亡率分别为105~126/10万和36.3/10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赞皇县胃癌高发区居民饮用河水及饮生水习惯者均明显高于相对低发区。饮水水源水质分析结果表明,两地饮水微生物检出率均明显超标。高发区饮水在硬度、镁、氟、钠、NO-3、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上均明显低于相对低发区。两地饮水水源中农药残留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状细胞癌热休克蛋白27、70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热休克蛋白27、70(HSP27、70)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l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SP27、70的表达.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对比分析HSP27和HSP70在临床病理特征相同、但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不同的两组病例(长期生存组38例:术后生存5年以上;短期生存组63例:术后1年内死亡)中的表达情况,判定HSP27、70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HSP27在10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总的阳性表达率为88.1%(89/101),其中长期生存组总的阳性表达率为94.7%,强阳性表达率为81.6%,均明显高于短期生存组(84.1%和54.0%,P<0.05).HSP70在101例中总的阳性表达率为96.0%(97/101),其中长期生存组总的阳性表达率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4%和68.4%,短期生存组分别为95.2%和76.2%,x2检验显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HSP27和HSP7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P27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有关(P<0.01),而HSP70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HSP27是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之一.HSP70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3.
单次灌胃杂色曲霉素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单次ig杂色曲霉素 (ST)对小鼠大脑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方法 ,研究ST对BALB/c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 ,ig小剂量ST(3μg·kg-1 )后 1 2h或大剂量ST(3mg·kg-1 )后6h即可见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出现胞核固缩深染、胞浆嗜酸性变、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 ,且随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 ,病变神经元逐渐增多 ;光镜下对海马CA2区病变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 ,结果表明ST处理组发生病理变化的神经元比例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 ;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igST 3,30 ,30 0和30 0 0 μg·kg-1 1 2h后 ,小鼠脑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ig3mg·kg-1 的ST后 6~48h,随ST作用时间的延长 ,脑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结论经口给予ST可导致小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CA2区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 ,诱导并促进小鼠大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热休克蛋白27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粘膜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26例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粘膜中HSP27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以HSP27/GAPDHmRNA灰度比值表示HSP2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食管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和正常食管粘膜中的HSP27/GAPDH灰度比值分别为0.81±0.27、0.90±0.24和1.22±0.39。HSP27基因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粘膜(P<0.05),而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的表达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及正常食管粘膜中的HSP27基因表达在不同患者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和不典型增生食管粘膜中表达与正常食管粘膜相比明显降低,提示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因此,提高HSP27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学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CA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CAF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行CAF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患者(新辅助化疗组)和同期11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惠者(对照组)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BCSG1蛋白的表达.同时对新辅助化疗组疗效进行病理形态学评价,并分析BCSG1蛋白表达与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化疗总有效率为79.4%.新辅助化疗组BCSG1蛋白高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比64.5%,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Ⅱ级)病例BCSG1蛋白高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效(Ⅲ级)病例(P=0.002).结论:采用CAF方案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明显,可抑制乳腺癌BCSG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 C(vitamin C,VC)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的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PBMC)HLA-Ⅰ表达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25μmol/L 和100μmol/L)VC 预处理对 DON 诱导的 HPBMCHLA-Ⅰ表达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FCM 定量检测结果表明,DON 处理组 HPBMC HLA-Ⅰ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FI 值0.88±0.02比1.00±0.03,P<0.05)。25μmol/L 和100μmol/LVC 预处理+DON 组 HPBMC HLA-Ⅰ表达的 FI 值分别为1.15±0.06和1.10±0.02,均明显高于DON 处理组(0.88±0.02,P<0.05)。同时,25μmol/L 和100μmol/L VC 单独处理组 HPBMC HLA-Ⅰ的表达量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 值1.28±0.03和1.25±0.05比1.00±0.03),表明 VC 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外培养的 HPBMC HLA-Ⅰ表达(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与 DON 处理组相比,两种不同剂量 VC 预处理+DON 组 HLA-Ⅰ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比 DON 处理组明显增高(70.10%±6.90%和64.50%±5.50%比42.20%±4.30%,P<0.05)。蛋白印迹同样证实了以上结果。结论 VC 可一定程度的拮抗 DON 对体外培养的 HPBMC HLA-Ⅰ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仅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仅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赭曲毒素A(O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0.04%乙醇)对照组、OA 1μmol·L-1处理组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阻断剂SP600125 0.5μmol·L-1预处理+OA组。细胞处理24h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JNK的磷酸化水平(p-JNK)。结果O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4.24±0.17)%vs(1.06±0.14)%〕,SP600125预处理+OA组HKC凋亡率〔(2.44±0.38)%〕明显低于OA组。OA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和p-JNK水平明显升高,SP600125预处理+OA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和p-JNK水平较OA组明显降低。结论OA可能通过激活JNK,上调caspase 3蛋白的表达而诱导HKC凋亡。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随着规范化化疗在临床推广,化疗疗效正稳步提高,但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化疗。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PCNA在评价乳腺癌化疗效果及选择化疗方案的意义。方法:①制备MCF-7细胞系移植性乳腺癌裸鼠模型;②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监测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计算抑瘤率;③观察肿瘤病理组织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CNA表达情况。结果:①荷瘤裸鼠体重、瘤重和抑瘤率:2/3LD10剂量各化疗组裸鼠体重和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分别为83.1%、75。5%、84。6%、87.9%、91.0%。提示2/3LD10剂量化疗组可较准确反应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和对裸鼠的影响,故选择2/3LD10剂量化疗组进入后续的研究。②PCNA表达:免疫组化:各化疗组PC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P组显著低于CMF、CAF、TP和Xeloda组(P〈0.05),TP、Xeloda组显著低于CMF、CAF组(P〈0.05);流式细胞术:各化疗组PC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TP和Xeloda组显著低于cMF、CAF组(P〈0.05),NP组显著低于cMF组(P〈0.05)。③PCNA表达与病理学疗效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40,P〈0.05)。结论:联合化疗对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明显,并可降低乳腺癌组织中的PCNA表达;PCNA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且可为临床制定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