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已在全国部分医院中开展起来 [1~ 3 ] ,特别是在中药药动学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 [4~ 6] ,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在中医医院应怎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 ,如何将现代临床药学动力学原理引入中药领域 ,许多学者都在探索。下面仅就医院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提出几点建议 ,仅供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参考。1 医院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1 .1 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临床中药师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必须深入临床 ,同医师一起去了解每一个病员的具体情况 ,以及参加急、危、疑难病例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内比法[1]是在没有对照品的情况下 ,以控制成药中各味药相对含量的方法 ,达到对中成药质量的控制。我们就本院制剂室同一批原药材生产的 5批产品利用内比 -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应用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内比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证明内比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中成药质控新方法。1 仪器与试剂72 1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三厂 )、微量注射器 (上海 )、薄层扫描仪 Cs- 930 (日本 )、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 ) ,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复方丹参片 (胶南市中医院制剂室 )。2 样品的制备2 .1 成药样品的制备 分别称取丹参 45 0 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术后放疗者64例为对照组,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者64例为观察组,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第二天检测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65.7±6.9) vs (58.3±8.1)、(38.7±4.9±6.9) vs (24.5±3.0)、(65.6±8.3)%vs (39.6±5.3)%、(1.18±0.21) vs (0.59±0.14)],而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1.0±2.9) vs (4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稍增加[(43.3±4.4) vs (42.1±4.9)、[(41.3±5.8)%vs (40.1±5.1)%],其他指标较治疗前略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优良率为92.2%(59/64),略优于对照组89.1%(5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者52例(81.3%),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其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后不会对乳房美容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义海  陈建国 《中成药》1995,17(9):9-10
模拟胃肠环境,利用分光光度法及薄层扫描法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及熊果酸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并在威布尔概率纸上作图求得丹皮酚的T50、Td。熊果酸不溶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6例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先行计划靶区(PTV)照射45-50 Gy,后缩野肿瘤区(GTV)加量照射累积剂量DT61-67 Gy,均为1.8-2.0 Gy/次,5次/周。结果:完全缓解(CR)17例(30.4%),部分缓解(PR)32例(57.1%)。1年生存率75.0%,2年生存率33.9%。毒副作用以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为主,但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控率及1、2年生存率,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1 仪器、试剂、药品75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三厂),微量注射器(上海),岛津UV3000(日本),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成药戊己丸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方法自制。2 样品制备分别精密称定样品白芍1.2055g,黄连1.2076g,吴茱萸0.1994g,成药2.6013g,成药2.6178g,成药2.5787g。分别于索氏提取器内用95%乙醇100ml沸水浴回流4h;回收溶媒,定容10ml,并分别配制白芍、黄连、吴茱萸重量减半样品3份,分别提取定容。3 薄层分光光度测试3.1 薄层板的制备 取硅胶G6g与0.2%CMC-Na溶液18ml,研匀铺成10cm×20cm的…  相似文献   
7.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需要临床医师、临床药师、临床监护师密切配合 ,才能完成。可见 ,临床监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就临床监护在临床药学中应发挥的作用条陈如下。1 为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提供相关信息临床治疗中要达到对患者实施最佳的用药方案 ,就必须在治疗过程中 ,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监护师是这些信息资料的第一获得者 ,可通过对患者的体检和观察临床表现获得 ,特别是在与患者的交谈中 ,能更详细地了解到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急慢性疾病、目前症状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药物的不耐受性 ,以及患者的个…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8月~2007年12月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8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其中28例接受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54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SRT+WBRT组)。SRT组:单次靶区处方剂量为4~6 Gy,总剂量12~30 Gy。SRT+WBRT组:WBRT剂量为1.8~2 Gy/次,总剂量28~32 Gy/14~16次,SRT治疗方法与单纯SRT相同。结果全组局部控制率为63.5%,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SRT组与WBRT+SRT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4.5%、67.2%,SRT组的局部控制率低于WBRT+S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5,P=0.037);2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10个月(χ2=0.000,P=0.985);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均为8个月(χ2=0.110,P=0.740);1年生存率分别为42.9%、42.6%(χ2=0.001,P=0.583),2年生存率分别为14.3%1、6.7%(χ2=0.078,P=0.525),2组的死亡原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34,P=0.617)。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表明,病理类型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 SRT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结合WBRT可以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但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居癌症第6位[1],其病理类型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对射线较敏感,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单纯放疗后5年生存率10%~30%,局部复发高达60%~80%.如何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达到改善食管癌的疗效及提高食管癌的预后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hOGG1、XRCC1、XRCC3是DNA损伤修复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改变修复蛋白的功能进一步改变DNA损伤修复能力,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研究hOGG1、XRCC1、XRCC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关系,旨在为食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