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对母婴病毒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孕妇在孕26~28个月时开始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至分娩。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双重免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结果 在分娩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23.2±3.6)IU/L,与对照组【(26.9±4.0)I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BV DNA载量为(3.1±0.7) 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5.9±0.8)lg copies/mL,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0.3)分,与对照组【(9.9±0.5)分,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和头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娩时、出生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婴儿HBV感染率为1.7%、1.7%和1.7%,与对照组(分别为11.7%、11.7%和13.3%,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能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载量,可能降低婴儿HBV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扩大观察。  相似文献   
3.
<正>真菌性阴道炎是妇科阴道炎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当阴道内的pH值、糖原、激素之间保持平衡时,机体不易发病。一旦平衡打破就可能导致真菌性阴道炎发生。而引起这个平衡失调的原因较多,机制较复杂,如抗生素滥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营养不良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目前临床上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药品种类、方法较多,但是难以选择最好的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调经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患者,经人工周期调经(50例,观察组)和口服复合避孕药调经(35例,对照组)6个周期治疗后,两组撤药性岀血时间及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结束后第3月末和第6月末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撤药性岀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3月末和第6月末复查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调理青春期功血中人工周期调经效果较复合避孕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基因产物9.5(PGP 9.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在位内膜以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表达量与EMs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4例EMs患者(疼痛组28例,不痛组16例)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20例子宫肌瘤且不伴随疼痛的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中PGP 9.5的表达,探讨其与EMs患者痛经程度的相关性。结果:EMs患者在位内膜PGP 9.5的阳性表达率为72.9%,对照组在位内膜中PGP 9.5的阳性表达率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中PGP 9.5的阳性表达率为81.8%;其中疼痛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92.9%,不痛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神经纤维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PGP 9.5的表达与EMs的分期以及发生部位无关(均P>0.05);EMs患者疼痛与病灶发生部位无关(P>0.05),且与神经纤维密度无关(P>0.05)。结论:PGP 9.5在EMs患者在位以及异位内膜中阳性率显著增高,同时其表达量增高,与患者痛经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手术均在B超监护下宫腔镜电切分离粘连,观察组术后宫腔放置14F的Foley双腔球囊导尿管,球囊注水3~5 mL,充水量以患者勉强耐受为宜,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2 mL,5 d后取出球囊,同时宫内上圆形节育环,术后第1天开始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只常规上节育环及人工周期治疗。术后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5 d。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宫腔恢复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及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观察组41例(82%),对照组24例(56%);术后宫腔再粘连观察组9例(18%),对照组19例(44%)。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月经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观察组45例(90%),对照组28例(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Foley球囊导尿管扩张预防宫腔再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FISH实验方法结合血清学检查对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共收集100例孕16-22w的孕妇羊水标本进行产前遗传学疾病筛查和诊断。结果FISH筛查100例孕妇,其中2例为唐氏综合征高分险病2例,与染色体分析检查相符,占总筛查人数的2%;其中血清学检查筛查出DS高风险25例,占25%。结论孕中期产前FISH诊断可以有效预防唐氏综合征等遗传学疾病患儿的出生;FISH相对于血清学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FISH较染色体分析除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外,操作简便能快速得出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8.
FISH技术检测宫颈癌端粒酶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非典型增生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是否扩增。方法:118例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其中CIN-Ⅰ组21例,CIN-Ⅱ组11例,CIN-Ⅲ组18例及宫颈癌患者(包括原位癌)38例,其中鳞癌29例,腺癌9例;宫颈炎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液基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扩增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炎组扩增阳性率为10.00%;CIN组阳性率共为87.50%。其中CIN-Ⅰ组为85.71%,CIN-Ⅱ组为90.90%,CIN-Ⅲ为88.89%;宫颈癌组阳性率为89.47%;CIN组及宫颈癌组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扩增信号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宫颈癌组与C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在非典型增生异常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均伴有该基因的扩增,且在宫颈癌中扩增更明显,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扩增有联系。应用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单纯口服避孕药用于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口服避孕药(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病房原发性痛经患者35例、对照组(体检正常健康组)30例,痛经组及对照组均随机分为2个亚组,分别给予口服避孕药和安慰剂(维生素E)治疗.接受试验时收集患者月经血以及采集静脉血.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经周期.检测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E2、PGF2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研究不同分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腹腔液中端粒酶及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的影响。方法在腹腔镜下收集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体内腹腔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荧光原住杂交实验(FISH)方法分别检验收集的腹腔液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C)的扩增情况,并与对照组(盆腔炎患者)相比较。结果应用ELISA方法检验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腹腔液中端粒酶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实验检验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腹腔液中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扩增阳性率0-Ⅱ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均高于实验对照组,其可能与异位子宫内膜的恶变及增值活性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