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文报道14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B超分段扫查结果,旨在探讨提高B超对各段输尿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 资料与方法 148例患者中,男103例,女45例,年龄13~78岁。80%的患者均以肾绞痛接受B超检查,根据输尿管各段的位置,采用分段探查法:髂嵴以上段(腹段)取俯卧位,腹部加上较厚的垫,缩短体表与输尿管间的距离,清晰显示肾盂与输尿管移行部后,沿扩张的输尿管作下滑纵行小幅度扫查。盆段、膀胱壁段持膀胱充盈后,取仰卧位,在耻骨联合上方加压斜切和横切,膀胱壁段,适当降低远场增益,重点观察5和7点。特殊走行的输尿管患者,可灵活改变体位检查,在各段输尿管见强光团,位置恒定者方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片中桂皮醛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桂枝茯苓片中桂皮醛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38:6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5 nm。结果桂皮醛在5.7696-57.696μg/mL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样回收率98.81%,RSD为1.73%。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桂枝茯苓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食用土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食用土当归根茎中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HP-101和HP-5两种不同的极性柱进行GC-MS-DS检测分析。结果:用HP-101柱分离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的99.508%,用HP-5柱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的72.962%。结论:从食用土当归根茎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6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 蒎烯(含量为34.275%)。  相似文献   
4.
独活类药材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独活为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按照药材产地和性状特征,独活可分为浙独活、资丘独活、川独活。牛尾独活和九眼独活是独活的地方习用品。挥发油是独活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解痉作用。笔者首先对独活类药材挥发油的百分含量和挥发油中百分含量较高的前6种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然后采用离体豚鼠回肠实验法,比较独活类药材挥发油抑制乙酰胆碱和组织胺所致肠肌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89年5月~2000年6月,我院收治破伤风18例,其中重型10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有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15~61岁,平均36.8岁.都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下肢外伤3例,上肢外伤5例,颜面部外伤2例;都未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潜伏期3天者9例,5天者1例;7例症状于3天达高峰,3例4天达高峰;临床表现均为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吞咽困难、呼吸窒息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高热多汗和心动过速等. 2治疗方法 伤口处理: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异物、碎骨等以祛除厌氧环境,但都必须在镇静剂、肌松剂、抗毒素、抗生素应用1~2小时后进行.抗毒素皮试阴性后,用10万u一次性静脉滴入,以后每隔6小时1500u肌注;对抗毒素过敏者用国产TIG3000Iu在3个不同部位肌注.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来采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仙茸蛤蚧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固定相为InertsilODS(3150×4.6mm,5μ)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7:7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0nm。结果:淫羊藿苷在11.34~90.72μg/mL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样回收率95.43%,RSD为1.65%(n=6)。结论:高效液相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仙茸蛤蚧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提高重感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重感片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龙胆和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i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 水 冰醋酸(25:74: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常温。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阳性样品中所含的马兜铃酸A,该制剂中未检出马兜铃酸A。龙胆苦苷进样量在0.23~5. 97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 3%,RSD为0.99%(n=5)。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重感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金果榄及其混伪品经验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果榄药用始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 [1 ] 。临床上常用于上感、扁桃体炎、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收到一定效果。由于应用历史较短 ,社会商品量较少 ,列为少常用中药。金果榄多生于山坡岩缝或林下 ,采挖比较困难 ,不同地区报道作金果榄药用的有同属多种植物的块根 ,现将我们收集到的金果榄商品及混伪品简述如下 :1 正品的性状特征中药金果榄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 Tinos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及金果榄 T.capillipes Gagnep的干燥块根 ,呈不规则圆块状 ,长圆块状 ,大小不一 ,长 3~ 9cm,直径 2~ 7…  相似文献   
10.
金果榄不同采收期商品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果榄为我国重要中药材,《中国药典》规定采挖季节为秋、冬二季,但产区四季均予采收。为探讨不同采收期金果榄商品质量差异,对同一产区,分别于2,4,6,8,10 月进行采挖的金果榄,按传统方法加工,然后对各种药材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主要药理作用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商品的生物碱含量差异不大。8 月份采收品略高;药理实验也无明显性差异。提示金果榄四季均可进行采收加工,但以秋季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