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腰(L)4-L5脊髓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表达的影响,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炎性反应、神经修复的影响和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频组、高频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大鼠模型。低频组、高频组针刺"环跳"穴,并分别给予2 Hz、100 Hz不同频率的电针干预,留针15 min,1次/d,连续14 d。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FI显著下降(P<0. 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雪旺细胞增多、肿胀,轴突、髓鞘崩解;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 05);脊髓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SFI显著升高(P<0. 01),低频组较高频组升高更显著(P<0. 01);HE染色显示神经纤维数量增多、排列紊乱程度减轻,雪旺细胞减少,并且上述病理改善程度低频组优于高频组;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 05);脊髓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 05)。低频组坐骨神经中IL-1β、IL-6、TNF-α阳性表达及脊髓中NF-κB蛋白表达较高频组显著减少(P<0. 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电针刺激"环跳"穴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和NF-κB蛋白表达,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修复受损坐骨神经,并且低频电针优于高频电针。  相似文献   
2.
腰部经筋病常引起腰背疼痛及活动范围受限。文章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献报道,初步明确了腰部经筋病可分为肾虚劳伤、气滞血瘀、寒湿痹阻和痰凝血瘀4型,针刺治疗以经筋理论为指导,局部调筋止痛以治本,并根据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针刺治疗腰部经筋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针刺与TDP灯治疗、运动疗法、放血疗法、穴位注射等疗法相结合对临床疗效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顾和分析近10年来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国内外实验研究文献,以探索电针治疗此病的作用机制。从临床观察指标上看,电针具有改善尿动力学参数,增大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压力,改善膀胱顺应性等作用。从作用机制上看,电针可以通过提高NGF及其受体TrkA、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调节膀胱的兴奋性和顺应性;通过提高α-SMA蛋白的表达而增强膀胱兴奋性;通过降低膀胱组织中Cyt-C、Apaf-1、caspase-3,9蛋白表达和促进bcl-2、抑制bax的表达而降低细胞凋亡;通过上调PACAP-cAMP-PKA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而改善膀胱功能。目前针刺治疗SCI后NB尚无嘌呤受体信号途径与缝隙连接蛋白的实验研究,也为今后的实验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理论,探讨电针深刺"环跳"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浅刺组、深刺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硅胶管卡压损伤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深刺组予深刺大鼠左侧"环跳"穴,针刺至坐骨神经干,深度约皮下12~14 mm;浅刺组予浅刺大鼠左侧"环跳"穴,针刺至肌肉层不触及神经干,深度约皮下5~8 mm,均在超声影像系统引导下进行,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连续治疗14 d。测定治疗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患侧腰(L)4—L5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患侧L4—L5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 MAPK(p-p38)、磷酸化p53(p-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治疗前造模大鼠及治疗后模型组大鼠SFI明显降低(P<0. 01),治疗后模型组大鼠L4—L5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数及p-p38、p-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深刺组及浅刺组SFI均明显升高(P<0. 01),L4—L5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数及p-p38、p-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5);且深刺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较浅刺组更明显(P<0. 01,P<0. 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坐骨神经纤维排列混乱,髓鞘排列不整齐,髓鞘、轴突出现崩解,部分变形呈空泡状,雪旺细胞增多;两治疗组坐骨神经神经纤维排列较规则,仅有部分髓鞘脱落,且深刺组较浅刺组神经纤维形态更好。结论:电针深刺"环跳"穴能明显改善坐骨神经功能,抑制p-p38和p-p53表达水平,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针灸相关经典古籍,收集医学经典中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疾病相关医案,探究古籍中治疗失眠疾病的针灸取穴原则。结果表明,有关针灸治疗不寐相关的条文有195条,整理出不重复的针灸处方条文共有72条,共计穴位75个。可以发现古代治疗失眠相关疾病时,遵循中医学的整体观与辨证思想,主要依据脏腑经络辨证决定所选穴位,绝大多数穴位出自于膀胱经、督任二脉、脾经、胃经以及肾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安定,5~10mg/次,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22例针灸治疗,选穴:涌泉、精明、肺俞、心俞、肾俞、脾俞、肝俞;患者平卧,75%酒精擦拭针灸部位,毫针0.3mm×40 mm;首取精明,嘱患者闭眼,以左手拇指抵住患者眼球,向外轻轻推按,右手持针沿框内侧下缘缓缓刺入0.8~1.0寸,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留针20min,出针后以棉球按压针孔2min;针刺涌泉穴、五脏俞穴,行提插、捻转等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20min;五脏精血亏虚,五脏俞穴可施行补法,1min/穴,留针30min。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睡眠状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脉气之所发,功善宣散太阳经之风火,疏风清热,以攒竹为主穴,辨证施治,治疗面瘫、眼睑不闭、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过敏性鼻炎、呃逆、急性腰扭伤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