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出版时间为2005—2010年,主题词为“acupuncture”SCI源期刊发表的有关针刺疗法的文献,以期为今后相关文献的发表提供参考。方法:在线检索webofScience数据库,并分别从国别、文章数量、来源出版物、学科类别、影响因子、文献类型、病种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检索到有关针刺疗法的文章3486篇,且绝大多数文章所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高。结论:针刺疗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多种灸法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有效性排序,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艾灸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佳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近30年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从临床研究方法、治疗方法选择、穴位选择等方面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相关主题词,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1987年至2016年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相关文献,并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7篇,从研究方法看,23篇运用对照研究,其中18篇为随机对照研究,5篇描述了随机方法,未见运用盲法的文献;从疗效来看,57篇文献报道的平均有效率为94.5%;从刺灸方法来看,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针刺、拔罐;从腧穴选用来看,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背部膀胱经腧穴,其中肺俞穴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多采用膀胱经腧穴,主要方法为针刺和拔罐,有效率较高,但临床研究设计不够规范,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规范设计,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为针灸治疗感冒后咳嗽提供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逐渐增多,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受到重视。通过查阅古今中外文献发现,刮痧疗法治疗瘟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也表明刮痧治疗感染后咳嗽、失眠、乏力等疾病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表明,刮痧能通过调节肌体免疫及抗氧化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笔者对刮痧干预新冠肺炎恢复期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对下一时期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推广刮痧疗法,作为中医抗疫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胞宫有密切关系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体表电阻在原发性痛经中的表现,探寻足三阴经3个郄穴可否特异性地反应原发性痛经病证。方法本研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进行,招募正常女大学生(正常组)7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78例。选取足太阴脾经的地机穴,足厥阴肝经的中都穴,足少阴肾经的水泉穴,于经期第1天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的相同时点连续动态探测2组受试者的经穴体表电阻30 min,以同名穴位电阻失衡度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招募的2组受试者经过纳入、排除以及中止标准筛选,最后对正常组48例、痛经组46例进行统计分析,经过2组3个郄穴体表电阻失衡度各时点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痛经组足太阴脾经的郄穴地机的左右两侧同名穴位电阻失衡度在经期第1天与月经结束后第3天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4),其他郄穴2组各时点组间、组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步推测脾经的郄穴地机有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病证一个反应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内针疗法的适宜病症,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3个数据库有关皮内针疗法的所有临床研究文献(时间不限,检索至2013年5月).结果:统计皮内针治疗疾病的文献频次、病例总数,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分级,按照现代针灸临床病谱对疾病进行分类,检出有效文献290篇,共计病例19 582例,共涉及15大类系统,166个病种.结论:皮内针疗法的适宜病症广泛,特别是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视、痤疮、扁平疣、失眠、痛经、遗尿、呃逆、哮喘、面肌痉挛、偏头痛、胆石症、便秘、减肥有明显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皮内针疗法的处方用穴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更好的使用皮内针。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以"皮内针""穴位埋针""耳穴埋针""皮下埋针"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3个数据库有关皮内针疗法的所有临床研究文献,分析皮内针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处方规律。结果: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使用以耳穴最多;按经络分则以膀胱经、胃经和任脉居多;总结了皮内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常用腧穴、耳穴及其使用频次;纳入文献中,选用处方用穴不一,有的单用耳穴、有的单用体穴,有的则耳穴及体穴并用。结论:皮内针疗法可选用的腧穴范围很广,几乎所有常用的腧穴均可以作为埋针的选穴,在选穴方面,以耳穴选用最多。  相似文献   
8.
艾灸作为辅助疗法,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通过对艾灸疗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减轻患者癌痛、癌因性疲劳、恶心呕吐、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力方面进行总结,发现艾灸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恶性肿瘤相关病症上艾灸均能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这与针灸的整体调节和良性调节的治疗特点有关。同时临床研究的文献质量限制了艾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推广,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仍是必要的;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灸法种类、肿瘤分型分期、艾灸干预时期等具体临床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促进灸法在抗肿瘤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近年国内灸法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灸法治疗癌症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上灸法治疗癌症提供选穴参考。方法:检索并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系统(WanFang)于2015年01月至2021年06月期间灸法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用EpiData软件进行信息提取并导出到Excel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516篇文献,包含533个处方,涉及164个穴位。7种癌症的高频选穴具有相似性,这些穴位功能上多具有扶正、补气、调理脾胃的作用;从归经上看,灸法治疗癌症选穴以任脉、督脉和膀胱经腧穴为主;从分布部位上看,腧穴多位于胸腹部和腰背部;在治疗不同系统症状的选穴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症状,足三里使用频次最高,呼吸系统症状肺俞穴使用频次最高,泌尿系统症状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高频腧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施灸多选择具有助阳扶正、健脾和胃功能的腧穴,并兼顾不同癌症的临床表现进行选穴。结论:癌症施灸选穴以任脉、督脉和膀胱经背俞穴为主,所选腧穴多具有扶正、补气、调理脾胃等...  相似文献   
10.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 is rampant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there is no time to dela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cheme for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and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for warming up ya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antipathogenic qi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medical mechanism, dur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ovel coronaviral infection, moxibustion may be able to prevent and treat COVID-19 by improving the body's immunity so as to conquer virus, by anti-inflammation to alleviat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COVID-19 and by improving lung function to inhibit pulmonary fib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