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女性多毛症,是指女性体毛异常增长,甚至呈男性体毛分布特征的病理表现。轻者多毛仅见于局部,严重者可呈全身性多毛。目前研究认为,此症发生有家族遗传倾向,并与肿瘤、内分泌疾患及某些药物的影响密切相关。此外,尚有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多毛症占多毛妇女的大多数,据推测可能是这些妇女的毛  相似文献   
2.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王清任辨瘀血症“三步”之法:1瘀气典型症状的有无。2.从不典型症症状中辨瘀血的存在,遵循三原则发病急骤,时发时止而无表里证者为瘀血,证候单纯,长期不愈而无表里证者为瘀血,难辨起因的怪证多有瘀血。3.审病史,治疗史以辨瘀血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临证应用补阳还五汤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体会,认为临证应用补阳还五汤需针对中风恢复初期(约在中风后2周)的气虚血瘀型,对君药黄氏用量控制在30-60g,气亏较勘者可加至60g以上,连续用量不宜超过120g。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以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为基础,当用此法不能控制血糖时,则配合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不管哪种疗法,都是以控制血糖值为主。但实际上即使血糖得到控制,而自觉症状也不能改善,且常发生合并症。中医学是在胰岛素、血糖等的测定开始前形成的,没有现代医学所谓的糖尿病的疾病概念.在古典医籍中,有治疗根据其症状,可看作是现代人的糖尿病患者的记录.最近亦有在消除自觉症状方面收到疗效的报告.不过单独用中医治疗,控制血糖比较困难,本文就中医主要用提取物冲剂对糖尿病的治疗情况作以报道。且具有征…  相似文献   
5.
论宗气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认为宗气是上焦心肺活力之气,是心肺功能交互为用、心肺阴阳交感运动的结果与产物;是建立在心肺一体水平之上的具有相对独立结构与特定功能的人身整体之气的一部分。宗气主宰着机体心肺枢机的功能活动,人体心搏与呼吸的协调运动是宗气活力的基本外在表现。此外,从一身之气的流向来看,宗气又是由“众气”构成,它抟聚于上焦气海,是一身诸气上朝于心肺后依赖心肺的整体气化方式产生的特殊物质结构。人体气血津液的产生、布散与更新,离不开宗气的激发、推动与维持作用;机体脏腑各安其位、神机功能正常以及官骸、声音、嗅觉、颜色、体温等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亦离不开宗气的活力与物质支持。  相似文献   
6.
论王清任医学理论体系源于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在其医著<医林改错>中详细地记载了他解剖脏腑、重绘脏腑图以修正古人错误的经历.王清任不仅把其内容放在首篇论述,而且强调"今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临床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对消化系统部分疾病尤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调和胃肠,消除胃肠道炎症的作用已为诸多临床报道所证实。但是,由于目前条件所限,单纯从临床方面探讨半夏泻心汤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存在有不少问题及缺憾。鉴此,我们采用动物实验的手段,观察了半夏泻心汤对动物胃肠道平滑肌活动的影响,现系统总结于下,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半夏泻心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小清凉散 ,出自《伤寒瘟疫条辨》 ,原是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用治“温病壮热烦躁 ,头沉目赤 ,咽喉不利 ,或唇口颊腮肿”之证的一首验方。笔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发现用该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病合并外感发热之证效果甚佳 ,其特点是能在迅速退热的同时兼收保肝护肝之效 ,故对某些长期肝功能不正常的慢性肝病患者尤为适宜。从其整体治疗效果来看 ,确为临床不可多得的效方。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病例选择 病例选自 2 0 0 1年 9月~2 0 0 3年 2月在我院中医门诊和肝炎门诊就诊的原有慢性肝病病史又罹患外感发热的患者 ,共 5 8例 ,…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由于医学流派众多,学术渊源不同,历代医家在运用中药的过程中,虽然都是以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作为出发点的,但具体到药物的使用上,却又表现出各自独到的特点和偏重,甚至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势,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个人学术特色的“药法”。例如,李东垣重视“补脾升阳”,其用药偏重人参、白术、黄芪、升麻诸药的配伍;刘完素提倡“六气化火”,其疏方多兼大黄、知母、山栀、竹叶等品的佐入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见,药法既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产物,具有共性的普遍规律;又是一定理论原则下的发挥,具有个性的特殊规律。任何一种药法…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对疾病偶发性症状的辩证艺术与治疗技巧丰富多彩。试从原著中含有“乍”字的条文的发,从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方面对偶发性症状作一论述,以期体会出仲景对疾病偶发性进行意描述的良苦用心,从而全面掌握《伤寒论》偶发性症状的辨治技巧,提高临床对部分疾病进行辩证论治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