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皮针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洪钰芳 《中国针灸》2002,22(9):7-15
目的:对比观察头皮针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6例病人随机分成头皮针组35例,药物组31例,头皮针组主穴取额中线,顶中线,再根据不同的症状配穴治疗;药物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3月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头皮针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秦亮甫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成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6个月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6个月后临床疗效,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 针药组在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面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  相似文献   
3.
漏肩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笔者从 1 991~ 1 992年 ,治疗了 1 88例 ,其中男性 75例 ,女性 1 1 3例 ;年龄最大者 83岁 ,最小者 1 9岁 ;病程最长者 35a,最短者1 d;肩关节活动度正常 95例 ,不正常 (前举 ,外展 ,后伸 ,旋内 ,旋外有一功能未达正常度数即是 ) 93例。治疗方法采用中药针剂野木瓜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取祛风通络 ,活血止痛之意。取穴位肩、肩或肩前、肩贞、肩井 ,根据病人疼痛部位而选用其中 2穴。进针后有得气感再注入…  相似文献   
4.
隔药灸治疗痛经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前后或行经过程中发生的下腰部疼痛的症状。临床上分为四种:(1)原发性痛经(2)继发性痛经(3)充血性痛经(4)膜样性痛经。一般以前三者多见。本人在援外2年工作中对35例痛经患者采用附子饼灸法,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5...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温针配合祛风解毒中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曾经接受西药、局封、射频温控热凝术或手术等治疗,但疗效欠佳,或术后复发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患者温针灸配合中药祛风解毒定痛止痉汤治疗.针灸治疗隔日1次,每星期3次,中药每天1剂,煎药400 mL,分2次口服,28 d为1个疗程.应用视觉模拟积分(VA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变化,疼痛发作每日频次变化.结果 针药并用治疗1个疗程显效率11.8%,有效率91.2%,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减少疼痛发作频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洪钰芳 《中成药》2011,33(5):754-756
目的 观察秦亮甫教授经验方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针灸组31例、针药组36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8.2%,针灸组总有效率为67.7%,针药组与针灸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针药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1);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明显疗效,可有效的控制疼痛发作.  相似文献   
7.
秦亮甫教授根据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病机特点,拟"益气健脾、化痰消浊"治则,针药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秦亮甫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成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6个月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6个月后临床疗效,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组在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面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  相似文献   
9.
秦亮甫,男,1924年生,江苏武进人。自幼随父学医,22岁悬壶沪上。1945年开始独立行医,1946年获全国第一届高等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及中医师证书。1958年调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的医、教、研工作。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教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黄浦区医药卫生学会理事,《上海针灸杂志》常务编委,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全国500名被继承学术经验的名老中医之一,1995年获“上海市名老中医”称号。曾先后9次赴法国作针灸讲学,自编自译教材,任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斯巴斯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并获得对教育贡献卓著的“依堡卡特”奖章,并应邀赴澳大利亚讲学,被聘为澳州全国中医药针灸联合会高级顾问,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学高级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焦虑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以及海马Bd-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模型组(n=12)、电针组(n=12)和药物组(n=12)。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采用不确定性空瓶刺激法建立焦虑障碍大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不接受任何治疗;电针组大鼠给予百会及三阴交电针刺激;药物组大鼠给予阿普吐仑水溶液灌胃。干预15d后,4组大鼠接受旷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宮实验(EPM),进行行为学评价。行为学试验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FS)测定大鼠海马组织5-HT、NE及DA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海马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电针组和药物组OFT水平得分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电针组和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OFT垂直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的EPM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0E%)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而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0T%)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5-H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且其他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D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药物组(P<0.05),但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ax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糢型组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而其他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组Bax/Bc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模型组(P<0.05),且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下调海马5-HT和NE的表达水平,和(或)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来缓解大鼠的焦虑症状,且效果与应用阿普唑仑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