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加减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从事中医男科临床科研多年 ,在实践中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男科疾病颇为广泛 ,而且疗效令人满意 ,现将其部分男科疾病临床资料予以整理 ,介绍如下 :1 免疫性不育1.1 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为 39岁 ;不育时间最短者 2年 ,最长者 13年 ;慢性前列腺炎 37例 ,精索静脉曲张 4例 ,附睾炎 2例 ,阳痿者 12例 ,早泄者 11例 ,血清检测AsAb阳性。1.2 治疗方法 自拟抗体转阴汤 :龙胆草 10g ,生栀子 10 g ,柴胡 8g ,生地黄 12 g ,车前子 10g ,泽泻8g ,木通 8g ,当归 8g ,鱼腥草 10 g ,败酱草 10 g ,穿山甲 …  相似文献   
2.
3.
作者循痰瘀同源理论,根据“百病多因痰作崇”和“怪病多属瘀”的现点。以痰瘀同治法则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愈了一些疑难杂病。最后阐发了痰瘀同源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则。  相似文献   
4.
升清降浊丸前列腺肥大8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阳萎即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祖国医学对阳萎的治疗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对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阳萎的经验近况按“十个从治”,择要综述如下:1 从肝论治阳萎从肝论治,在目前治疗阳萎中居于首位,历代文献也十分重视,如《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循股入毛中,过阴器。”又肝主筋,张介宾《类经》:肝有“络诸筋而一之,以成健运之用”,说明阴茎即具有筋的伸缩性能。《灵枢·经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明确提出是厥阴之筋为病。从肝论治,可分如  相似文献   
6.
升清降浊丸治前列腺肥大80例临床小结洪广槐吴少敏徐韵杏(江西省上饶地区中医男科医院上饶334000)关键词前裂腺肥大升清降浊丸中医药疗法前列腺肥大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我们自1996年1月~1997年6月用自拟升清降浊丸治疗前列腺肥大症80例,取得满...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1987年4月至12月,共接待2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就诊,现根据临床部分资料初步浅析如下: 一、年龄:200例患者中20~25岁21人;26—30岁86人;31—35岁72人;36—40岁19人;40岁以上2人。由此可见,26—35岁为男性不育患者就诊年龄高峰,占全部病例的79%。  相似文献   
8.
升清降浊汤与前列康治前列腺炎各31例临床对照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清降浊汤与前列康治前列腺炎各31例临床对照小结洪广槐,吴少敏(江西省上饶地区中医男科医院上饶334000)关键词升清降浊汤,前列康,临床观照,前列腺炎1992年1月至12月,我们对前列腺炎患者,按就诊和治疗次序随机分配观察方法,用升清降浊汤和前列康...  相似文献   
9.
笔者循痰瘀同源理论,根据“百病多因痰作崇”和“怪病多属瘀”的观点。以痰瘀同治法则,用于男科某些疑难疾病,效果满意,兹录于后:一不射精患者:欧阳××,29岁,婚后5年不育,女方检查正常。于1966年5月10日诊治。患者形体肥胖,因不能射精而致夫妻不和,尿混浊多年,尿常规无异常。症见头昏重,身困倦,胸闷纳少,面色黧黑,舌苔厚腻,舌底静脉紫黯,脉沉细而滑。此症先起于溺混浊,后致不  相似文献   
10.
汪××,男性,42岁,农民。患者因发热咳嗽,胸痛气急七天入院。入院后经肌注青霉素及对症治疗五天,体温上升至40℃,并岀现颈项强硬,神志模糊,克匿格氏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较高,液质浑浊,白血球1524/立方毫米。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并发肺炎球菌性脑膜炎。于1960年2月27日急邀潘老中医会诊。证见咳嗽气急,口干唇裂,大使五日未行,腹部拒按,神志不清,颈项强直,舌尖色绛,苔黄糙而厚,脉弦劲而滑数。此乃痰热阻肺,胃肠热结,内传心包。法拟清泄肺热,通降腑气,清心开窍为治。方药:生石膏30克,肥知母10克,黄连9克,金银花15克,黄芩9克,连翘9克,生大黄10克(后煎),桑白皮10克,浙贝母9克,天竺黄9克,芦根15克,安宫牛黄丸一粒先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