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3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吐乳之疾,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往往不易很快治愈。笔者近几年,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20多例,疗效满意。例:李×,女,21天,1985年9月28日就诊。患儿出生后一周内乳食及二便正常。自第8天开始吐乳,现已13天,每于吸乳后不久即吐出,带有痰液。大便正常,小便减少。面色少华,不活泼,虚胖。有时鼻塞,喷嚏,轻咳。曾经西药治疗,不见好转。此由风邪外感,痰湿内阻所致。拟以二陈汤加减:陈皮6克,姜半夏5克,茯苓9克,甘草3克,生姜2克,苏叶6克,通草5克。子母同服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质控是衡量前一段时期质量控制工作的总结,如何把回顾性质控工作真正运用到对临床患者的实际检测资料来一个评价,此项工作较复杂。我们通过阴离子隙的运用对临床患者部份电能质资料的质量作了一些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儿科临床上运用玉女煎治疗多种发热病症,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一、慢性营养障碍引起的疳渴症丁××,女,3岁。1982年4月26日就诊。患儿二个月前曾患痢疾,治愈后恣食肥甘食物,渐渐纳谷减少,而饮水增多,形体消瘦。诊见:头发稀疏,唇红,手足心热,烦躁易怒,夜睡不宁。指纹紫滞,舌苔薄黄。证属疳渴。拟以祛火清疳:石膏20克、知母8克、麦冬10克、生地12克、银柴胡6克、胡黄连6克。三剂而安。  相似文献   
4.
<正> 《和剂局方》中的二陈汤,既是治疗湿痰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笔者用于儿科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一、痰火上扰汪某,男,13岁。1985年11月8日就诊。半年来患儿晚间看书时,经常出现舌头打哆嗦,不看书即停止发作,先后共发作20多次。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集成金栗丹方的启发下,以镇咳与活血为主,治疗小儿百日咳40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百部、炙紫菀各9克代赭石10克白附子、白僵蚕、川芎、乳香各6克胆南星4克。水煎服,1日1剂。一般3~6剂即可治愈。此为一岁患儿的剂量,可根据年龄大  相似文献   
6.
酸碱血气分析仪是由测量、打印、电脑、气源四大系统组成。仪器在日常工作中.后二系统部分出现的故障问题较少。主要是测量、打印系统二部分出现的故障较多。下面作重介绍测量,打印二系统出现故障原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小儿体属纯阳,热病最多。临床种种表现不一。本文简介辨病与辨证治疗小儿常见发热症的个人经验,以供同道参考。一、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发热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易发现壮热,神烦。使用清咽解毒,或辛凉散风的常法,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8.
一、白鳝可杀寄生虫白鳝又名鳗鲡,为降河性鱼类,从海洋漂游到河口,出入淡水成长,常被捕捉食用,《日华子本草》说其“肉:五痔疮瘘,杀诸虫。治传尸疰气劳损,暖腰膝起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白鳝肉“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骨及头灸研入药,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烧熏痔瘘,杀诸虫。…血主疮疹入眼生翳,以少许点之。”此外自鳝干微灸,可取涂白癜风。  相似文献   
9.
人参作为大补元气的中药,多用于治疗一些危重病症。过去一般认为小儿“纯阳”之体,嫌人参温热而不多用。我们在新生儿临床上,配合西药运用人参,对于使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患儿尽快适应外界环境,和尽快改善患儿临床危重症状,以及减少病死率,均有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一、用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临床甚为多见。患儿体征有时不明显,但呛咳,有痰,吐白沫,呼吸喘促,易致发绀。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能治肺气虚促。此时运用人参,能缓和呼吸困难,改善缺氧和危象。  相似文献   
10.
唐代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补充了运气七篇大论,对经文首次进行了发挥性注释,颇多个人见解。特别是他关于上古时代医学学术思想,闪耀在他的注文中.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它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祖国医学渊源的认识,有助于上古医学史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认识运气学说。本文探讨王冰上古医学学术思想,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一、上古是指玄古时代所谓“上古,谓玄古也”。《内经》中多次出现“上古”字样,上古究属何时,至今难以断定。《中国医学史》指出,大约在四、五万年前,人类由古人进化为“新人”,已经知道建筑房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五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