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汤小卜  牟德英 《光明中医》2021,36(2):284-286
口臭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也有极大困扰,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等心理问题产生。中医对口臭认识较早,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医家多从实证论治,笔者以治脾气亏虚为本,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为要,选用升阳益胃汤论治口臭,应手取效。  相似文献   
2.
<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组成,具有调补阴阳、潜镇固摄的功效。原方主治条文为:"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桂枝汤能调补阴阳,正如尤怡《金匮心典》中引徐彬  相似文献   
3.
六经“开阖枢”理论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日:“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其道理在于,从阴阳二气分布的多少状况和六经生理功能方面说,太阳、太阴是六经中阳气和阴气最盛的经脉,太阳在表在外,是一身之藩篱,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4.
肝胃不和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致的,以脘胁胀痛、暧气、吞酸、情绪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其病因及辨证分型又可分为多种,如阴虚性、阳虚性、气虚性等,其中阴虚性肝胃不和首见于刘渡舟老中医1978年发表在《新中医》的《阴虚性的肝胃不和证治》一文,其后对此的论述不多见.今笔者结合一临床案例小述之,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