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2.
参加第一届上海中医研究班学习的西医师们,通过两年多来的学习,毕业之后,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继续不断的钻研,取得了不少成绩;下面介绍三篇论文,是他们毕业之后的著作,现在把它刊载出来,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3.
一、概论祖国医学所称的“消渴”包括西医所称的“糖尿病”,其证多饮、多尿、多食,有上、中、下三消之别,所以又叫做“三消症”。早在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即载有“消渴”、“消瘅”之名,对本病的认识已有指示。内经说:“肺消者,饮一溲二”,金匮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则数。”千金说:“有人病渴利,如发于春,经一夏服括蒌豉汁,得其力,消渴差,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日就赢瘦,喉咽唇焦燥”。外台引古今录验:“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夫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引近效祠部李郎中之论:“消渴能饮水,小便甜”。卫生宝鉴:“夫消渴者,日夜饮水百盏……,小便频数,其色如  相似文献   
4.
葡萄球菌败血症为多发病之一。我院在1956及1958年曾将本病临床资料做过两次分析总结,初步认为:对某些病例即使应用多种抗菌素,疗效仍不够满意,病死率约为20—30%。自1958年冬季,采用中西医合作治疗,疗效较以往显著提高。兹将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撮要报导如下,供诸同道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合作治疗白血病(中医分型证治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难题.本院1961年曾作过"中西医合作治疗白血病、淋巴肉瘤88例临床分析",认为中西医合作治疗本病有一定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兹分析中西医合作治疗急性白血病21例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中医分型证治的初步体会,供同道参考,并请指正.一般分析与临床表现21例中,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55岁;其中10-19岁者6例,20-29岁者5例,30-39岁者6例,40-49岁者3例,50岁以上者仅1例.职业:工人5例,农民4例,教师5例,学生7例;其中以教师、工人、学生较多,可能与城市就医较易有关.临床症状:有发热(37.5-38℃者7例,38.1-39℃者6例,39℃以上者3例)、倦怠乏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蒿芩茵陈清胆汤(简称清胆汤)为主治疗慢性胆囊炎24例取得一定疗效.一、病例选择和治疗方法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1973年7月至1975年6月内科住院确诊慢性胆囊炎病例,凡符合下述诊断标准,并接受清胆汤为主治疗者,列入资料分析.诊断标准:(1)根据患者现病史和既往病史中有关本病症状和阳性体征;(2)十二指肠引流液实验室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3)X线胆系造影阳性结果,结合临床分析;(4)超声波探查胆囊所见的异常波型作参考;(5)并发症,依据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X线、超声波等检查阳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我们接受了上海中医学院党委的委托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大会.通过了首长的报告、大会发言及展览会的参观,使我们看到了全国医药卫生的技术革命全貌,特别是在会议期间的大鸣大敛、大争大辩,开展学术观点上的两条道路斗争中,对我们的启发教育更大.总之这次大会是给我们上了一次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因此,在这里向同志们汇报一下我们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按温病蓄血证诊治急性坏死性肠炎,尚未见有文献报告,兹就本病52例之临床资料与温病蓄血证之有关论述,试作初步探讨。一、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本组52例全系住院病例,分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两组治疗观察。病例选择根据本病典型临床表现,大便普通培养无确切致病菌;一般早期症状与体征不很相称,症状重而体征轻;病程中同时发现腹膜炎、肠梗阻征象,不能以一般腹膜炎、肠梗阻解释者;凡符合下列标准者列为观察对象。1.发病急骤,有腹痛、发热、呕吐、腹泻、腹胀;  相似文献   
9.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临证将四诊的检查材料综合分析,进而归纳为上述的八类证候,以说明疾病的类别、部位、性质和人体邪正斗争的盛衰,这种辨证方法,称为八纲辨证。疾病表现常较复杂,但一般总可以八纲归类。一、表里辨证表里两纲是辨别病变部位的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凡人体皮肤、肌肉、经络等部位浅在者为表,脏腑、血脉、骨髓等部位深在者为里。(一)表证为病位浅在肌肤,多为外感病初期的证候。常因六淫邪气,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  相似文献   
10.
前言矽肺是严重职业病之一,矿工、隧道工人、采石工人、石粉厂工人以及玻璃、陶器、搪瓷等制造工人,经常与矽末相接触,长期吸入含有足量浓度的矽质细末,以致肺气泡壁上产生织维结节性变化,渐渐引起呼吸机能减退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因并发肺结核而使症状加重,严重妨碍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