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症状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无症状脑梗死(SC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1 155例体检者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查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身高。分析年龄、血压、血脂、血糖、MS与SCI间的关系。结果SCI组MS的发病率为15.6%,明显高于对照组(9%)。SCI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DP)、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SCI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增加、DP升高。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时血压升高的血流动力学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检测方法阐述血液透析(HD)过程中血压升高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应用血液循环动力学信息检测仪(CD)对134例患者于HD前、HD中及HD后进行845例次的CD检测.结果:高血压组系统总阻抗、射血阻抗、超滤率、迷走神经反馈系数、心肌负变力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有效循环血量、每搏血量、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导致HD过程中血压升高的原因是水钠潴留、超滤不足、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非小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3.
余海峰  林明增  毛伟君 《临床荟萃》2003,18(10):558-56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液循环动力学信息检到仪(CD)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及无心力衰竭者于血液透析前、透析结束前进行CD检到。结果 血液透析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每搏血量、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心肌耗氟量、左室有效功率,升高射血分数,心力衰竭组较非心力衰竭组更显著(P均<0.01)。结论 血液透析有效降低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同时也增加心脏后负荷。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标准、机制、处理。方法:对134例患者在845例次透析过程中行血液循环动力学信息检测,判断动脉平均压(AMP)≥10mmHg为血压升高。结果:与血透前比较,血压升高时交感神经张力、射血压力增高。AMP≥20mmHg组容量负荷明显高于AMP<20mmHg组,迷走神经张力低于AMP<20mmHg组。结论:导致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的原因是交感神经兴奋、水钠潴留超滤不足。加强超滤,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医院住院治疗及门诊血透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26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干预,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率,统计感染病原菌分布,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两组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动静脉内瘘感染率2.99%,对照组动静脉内瘘感染率20.15%,试验组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和移植动静脉内瘘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6株,混合感染5例;试验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和动脉瘤扩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栓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99%和2.99%低于对照组10.45%和11.19%(P0.05)。试验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能力、角色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3.61±2.93)、(9.81±2.14)、(8.93±1.64)、(8.85±1.92)及(41.13±2.4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将红光照射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丙型肝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分析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透析次数及透析医院数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HCV感染4例,感染率为4.0%,且感染率随着输血次数、透析次数、透析医院数的增加及透析时间的延长,HCV感染率相应增高(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HCV,反复输血、透析次数多、透析时间长以及接受多所医院透析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40例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重点是加强饮食指导,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重视水肿护理及透析护理,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0例中好转28例、无效1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恩泽医院收治的81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感染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抽取两组肘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VEGF、IL-6、TNF-α表达水平。全自动病原菌鉴定仪检测痰标本的致病菌。治疗前后30 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 81例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35.56%,革兰阴性菌53株占58.89%,真菌5株占5.56%。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6.67%,高于试验组的10.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IL-6、TNF-α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LVEE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LVEDD、LVESD较对照组低,LVEE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通过进行血液透析,达到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我院自1998年1月开展血透到2004年12月底,透析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共12406例次,其中发生低血压902例次,约占总数的7.27%。现将预防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身体象一座庞大的城市,肾脏是这座城市的“清洁工”,具有非凡的能力调节各种物质的排泄以维持正常的血液浓度。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发生肾功能不全时就会损害这种排泄能力。有毒物质、代谢废物就会在体内积聚,引起尿毒症的一系列症状和临床表现。目前比较一致地认为尿毒症毒素是一组包括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组成的物质群在体内的积聚。对尿毒症的治疗,国内外目前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而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后患者应用最多的一种肾替代治疗方法。全世界现在逾20万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赖以此生存,不少患者依靠这一种治疗方法存活已超过10—20年,并有相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