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新生乳鼠离体培养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剪取新生SD大鼠左心室,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并培养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将培养成功的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虎杖苷对照组(10-4mol/L)、模型组[10-6mol/L异丙肾上腺素(ISO)]、虎杖苷低浓度组(10-5mol/L+ISO 10-6mol/L)和虎杖苷高浓度组(10-4mol/L+ISO 10-6mol/L),进行相应干预。孵育2天后,采用考马斯亮兰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并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培养液中SOD和GSH-Px及NO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可诱导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增多,明显降低SOD及GSH-Px活力(P0.05);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高低浓度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且SOD及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虎杖苷高浓度对GSH-Px活性的升高明显较低浓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降低SOD及GSH-Px活力和NO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高浓度组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显著升高NO含量和SOD及GSH-Px活力(P0.05)。结论虎杖苷对ISO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一定对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作用以及影响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获取新生儿头罩给氧时供气流量与鼻腔局部环境二氧化碳(CO2)浓度变化关系的数据,探讨新生儿合理使用头罩给氧的规律。方法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随机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排除肺部疾患的新生儿24例。按使用大、中、小三种型号头罩将其分为3组(各8例),用空氧混合器固定供氧(O2)浓度为21%,分别测定3组不同供气流量及无头罩对照条件下,新生儿鼻前庭内、外的CO2浓度。结果①头罩供气流量为0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型号组头罩内的CO2浓度逐渐增加。②随着头罩供气流量增加,大、中、小各型号组头罩内新生儿鼻前庭内、外CO2浓度都显著下降,均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00)。③大、中、小各型号组头罩内新生儿的鼻前庭内、外的CO2浓度:在供气流量为0时,明显高于无头罩对照时相应的新生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在供气流量为1L/min或2L/min时,与无头罩对照时相应新生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供气流量≥3L/min时,均明显低于无头罩对照时相应的新生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只要供气流量≥1L/min,便不会因为头罩给氧引起头罩内CO2储留,且供气流量≥3L/min时,尚有利于驱散头罩内CO2。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霉素不同给药方案诱导小鼠氧化应激性心肌病模型的较优方案.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1、2、3组;分别于第1、7、13天ip给予模型1组小鼠5、5、15 mg· kg-1阿霉素,一次性大剂量ip给予模型2组小鼠25 mg·kg-1阿霉素,间隔6d,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给予模型3组小鼠5、10 mg·kg-1阿霉素;于末次给药后48 h测定各组小鼠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巯基的含量和ATP酶系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3个模型组小鼠血浆中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SOD的活性与心肌组织中GSH的含量均明显降低,模型1组的LDH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模型组的;模型1组的CAT、GSH-Px活性与巯基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而模型2组和模型3组的与正常组的无显著性差异;模型2、3组心肌组织中ATP酶的活性较正常组的明显降低,降低作用较模型1组的强.结论 模型1的造模方法较模型2、3的方案在对心脏的损伤、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上更严重;但模型2、3的方案对抗氧化非酶系统及心肌组织ATP酶系的影响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王燕  陈华洁  朱力  吴磊  武容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30-1832
目的:对不规范的眼部药物应用引起的眼表组织损害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58眼患者药物毒性角膜病变病因,对使用药物的种类、频率、周期,以及角膜病变的临床表现作分类统计,对明确诊断者,停用原有滴眼药物,使用低角膜毒性药物及无防腐剂的滴眼液,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数据表明,药物毒性角膜病变有点状、假性树枝状、弥漫性角膜炎和角膜基质浸润。患者均有多种药物的频繁、长期使用史。患者58眼的平均用药种类为3.60±0.74,平均用药频率12.08±2.12次/d,平均用药时间25.58±11.41d。治疗时间平均为29.5d。治愈54眼,治愈率为93.10%,好转4眼,占6.90%。

结论: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与药物的种类、用药物的频率、使用的时间周期有明显的关系,明确诊断、规范医疗用药以减少和避免药物毒性角膜病变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脏象理论中,肝不再是解剖学概念中的独一器官,而是具有一些特定功能的概念总称。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木曰曲直,故肝的功能为木舒畅调达的特性表现。《素问?调经论》云:“肝藏血。”提出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液、收摄血液功能。“肝应春”体现了四时变化可影响脏腑功能变化,又包含了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概念。以上功能为肝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研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传统四轴、肝-血管轴等为切入点对肝脏象理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研究发现肝失疏泄抑郁样情绪变化与中枢皮层、边缘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部位有关,研究内容涉及神经肽及神经营养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中枢氨基酸水平等;肝藏血与人体凝血系统、EPO通路及血流变有关;肝应春功能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松果体可能为其最高调节位点。现阶段研究从基因、蛋白水平全面认识肝脏象理论的微观机制,并验证调肝药物可多靶点调节肝功能异常所引发的相关指标表达异常,深入发掘了中医肝脏象理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