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邻居老李70岁,今年春节之际,和他共同生活了40多年的老伴得急病去世。过惯了老夫老妻相互照顾、相互依恋美好生活的老李,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家,觉得无趣,想走出家门也为“形单影只”而感到无聊——老年丧偶,使老李一下子处在悲苦、孤独和寂寞之中,吃饭不香,睡觉不实,生活黯无色彩。几个月下来,他已感到体质明显下降。前不久,又见到老李,他主动跟我说:“知道好的婚介所吗?我要找个伴!”后来又听说,老李已经托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了。当前,随着观念的变化,不少丧偶的老年人都有再婚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像老李这样勇敢迈出再婚这一步的事也逐渐变得平常起来。但他们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许多情况又与年轻人不同,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儿女、家庭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能让他们找到如意的老伴,并幸福地生活,需要本人的谨慎选择,也需要人们的热心关注。那么对待老人再婚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2.
2001年开业的北京粤家傲酒楼,不像那些深宅大院里的名门望族,装修不那么金碧辉煌,名声也不那么赫赫,其定位就是服务于那些喜欢粤菜但腰包未必阔绰的老百姓们。  相似文献   
3.
梓漪 《养生大世界》2004,(12):11-11
2000年12月11日,一位年仅37岁的中年男子,因癌细胞扩散离开了人世。在死亡前的最后时刻他全身尽是肿瘤,人工呼吸机已无法工作,浮肿的脸庞已极度变形,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100天里,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生命留言,却没有作一声呻吟,他就是——陆幼青。关于他的遗作,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我相信在疾病还没到来之前,他和我们芸芸众生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我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敢外,还应该从他的遗言里看到他平静而真实的思考,他不是在袒露死亡降临时的恐惧,更多的是探讨活着的价值。我们很难理解面对死亡和痛苦…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需要空间,亲人之间适当的空间与距离同样是必要的。西方人大都重视自我,通常儿女上大学后就搬出去住,经济也独立了,连美国总统的儿子也不例外。多年前里根的儿子失业,惟有去领取救济金。这种情况在传统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儿孙绕膝,三代同堂。但近年来“西风”渐进,不少年轻人也受到熏染,一旦条件允许,他们就会离开父母去独住,一方面表示他们自立,一方面也是寻求更多的私人空间。据调查显示,中国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愈来愈少了。难道放弃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就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亲情关系问题以及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已成为严重的、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难道我们仍要步他们的后尘吗?事实上,三代同堂并非时代陋习,处理得当既可以弥补老年人孤寂空虚的晚年生活,又可适当减轻年轻人的生活负担,而达到双赢局面。但时代毕竟在变,刻板的老三代同堂只有被张弛有序的新三代同堂所代替,这种传统才能得以保存,才能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