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毒蛇咬伤对小儿是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疾病,综合运用中医中药排毒解毒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毒蛇咬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有效降低了小作蛇伤后病死率和病残率,总结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中药+火针)联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2年11月笔者医院中重度痤疮患者7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不同阶段给予中医序贯疗法(自拟消痤汤+火针)联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对照1组给予消痤汤联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对照2组给予消痤汤+火针治疗。治疗组火针疗法于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2周后进行,每2周1次。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对比皮损消退时间、GAGS评分、Skindex-16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分别为69.23%、65.38%,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损消退时间、GAG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kindex-1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30.76%和34.61%(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可明显提升疗效,降低痤疮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医药干预综合疗法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蝮蛇咬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运用中医药干预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运用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局部症状与体征积分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中医干预疗法治疗蝮蛇咬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喻文球教授是江西省名中医,全国第3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尤其在治疗毒蛇咬伤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他首次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融汇于毒蛇咬伤的辨证论治之中,优化了毒蛇咬伤的诊疗方案和疗效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梁育 《中国临床护理》2012,4(5):421-422
<正>重症药物疹是一组危重的皮肤病,包括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物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物疹和剥脱性皮炎型药物疹,常见的致敏药有抗癫痫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及镇静安眠药物及抗生素等。本病多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常伴有高热和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肝和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典型皮损是在红斑基础上附有银白色鳞屑,搔抓之后有薄膜及露珠样的出血点,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是因为外感邪气与肌腠相搏而引起的病理变化.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尚处在不确定阶段,所以治疗上取得的结果差强人意.而传统的中医运用中医辨证以及其特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彰显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喻文球  梁育  王万春 《新中医》2010,(9):150-151
<正>外科疾病病虽发于体表,但通过经络、气血与内脏相互联系。临床上,诊治外科疑难杂症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外病内治,内外结合,常取得满意疗效。兹陈3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王万春  梁育  韩文龙  周通华 《光明中医》2010,25(6):1077-1077
<正>褥疮(Pressure ulcer),又称为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导致受压部位缺血、缺氧、坏死而形成的局限性溃疡。一般常见于重症和截瘫患者,以尾骶部、外踝、股骨大转子等处多发。传统医学治疗以  相似文献   
9.
介绍喻文球教授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脂溢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喻文球教授指出,脂溢性皮肤病均有皮脂分泌过旺、皮脂外溢及皮肤油腻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其共同病机是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壅湿生热,导致肺气宣降失调,热邪蕴结,水道不畅及膀胱开合不利,因而湿热内生,水升油浮,热煎油出,故皮脂过亢分泌而外溢;强调湿热在本病病机中的重要地位,确立清热利湿法为治疗本类疾病的通法。还分析并总结了喻文球教授应用该法的理论渊源及临床应用该法的动态灵活、辨证论治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万春  喻文球  梁育 《光明中医》2011,26(3):578-578
患者黄某,女,19岁。因发热4d,伴全身多处起水疱2d,于2010年4月1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1oC,并伴有头痛、咽痛,在当地医院采用抗生素治疗不效。2d天前患者头面、颈项、躯干部散发绿豆大小的水疱,基底部红,伴痒,并迅速蔓延至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