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31例卵巢癌患者,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为71.0%(22/31),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73.3%(11/15),复治组有效率为68.7%(11/16);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但均可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卵巢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绝经后随着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子宫肌瘤会停止生长甚至自然萎缩、消失。但由于各种原因个别患者非但不萎缩,反而出现非典型症状,给正确诊断带来困难。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9例绝经后非典型临床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例] 女,62岁.主因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1月余入院.于人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入院前半个月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镜下见少量淋巴细胞,核分裂相增多(>20g/1OHPF)、Ki-67阳性(>80%),CD20(+)、CD3及CD45RO(-),诊断为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6年以来利用Traveric球囊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69例,均经本院或院外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不通;经诊刮和基础体温测定表明排卵正常;男方精液正常。年龄25~37岁,平均27.3岁。原发不孕56例,继发不孕113例。因卵巢囊肿或异位妊娠行一侧附件切除27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86例分肥胖组56例,非肥胖组30例,非脂肪肝伴肥胖36例,健康对照组32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同时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及腰臀比(WHR)。结果 (1)NAFLD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NAFLD血清Leptin、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leptin、TNF-α水平在NAFLD患者中升高,与肥胖、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的缺血性肠病32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33~85岁,平均(65.5±10.7)岁,均经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或手术确诊。23例有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3例,心肌炎1例。合并心房纤颤9例,肝硬化5例,主动脉夹层2例,腹部外科术后3例,胰腺癌2例。误诊率高,32例中,4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肠梗阻,3例慢性患者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例误诊为结肠肿瘤,误诊率为53.1%。结论对具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出现腹痛、血便等需考虑本病可能。可经结肠镜、血管超声、肠系膜血管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手术治疗。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微创外科学"成为现代外科学的新兴分支学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广大患者迫切期望在解除病痛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上的创伤。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是利用高频的交流电磁波,通过治疗电极导入子宫内膜组织而产生生物热效应,消除子宫内膜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微创、安全、时间短、痛苦小、反应轻、不需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62岁。主因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1月余入院。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入院前半个月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镜下见少量淋巴细胞,核分裂相增多( 〉20g/10HPF)、Ki-67阳性( 〉80%),CD20(+)、CD3及CD45RO(-),诊断为恶性B细胞型淋巴瘤。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未触及大淋巴结,心肺(-)。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7岁,主因"查体发现盆腔包块5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于2009年9月21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遂行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方剂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方剂)48例和对照组(单纯用氨甲喋呤)33例,观察临床症状、包块吸收、血-HCG下降和彩超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89.5%,对照组成功率7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满意;无急性内出血、异位妊娠部位直径<5cm、血-HCG<3000mIU/L、肝肾和凝血功能正常是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