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研究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中医科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门诊处方,共收集获得处方591首,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591首处方涉及中药225味,功效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和清热类药物为主;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肾经、肝经、心经、脾经为主。用药频数≥120次的中药有20味,常用药对有“肉苁蓉-当归”、“丹参-川芎”等。补肾活血法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基本方组成为肉苁蓉、山茱萸、知母、川芎、石菖蒲等。聚类分析发现,五组核心药物组合分别发挥益气填精、滋阴清热、活血通络、豁痰开窍、通腑泄热之功效。结论 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中药、药对和基础方加深了对补肾活血法临床用药体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清。便秘是PD常见的临床前驱症状,与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司二便”,肾精不足导致肾阴、肾阳不能濡养或温煦肠道导致便秘。肾主藏精,精生髓,髓生脑,肾脑相关。肾虚在前,PD发生在后,这与便秘是PD的临床前驱症状相吻合。PD便秘与中医肾虚有密切关系。肠道菌群失调是便秘的发病机制之一,且可导致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aptonucleoprotein, α-Syn)在肠神经系统中沉积,并通过迷走神经传导进入脑黑质积聚,进而促进PD发生发展。肠道菌群-肠道-脑轴理论与肾脑相关理论有高度契合性。肾虚血瘀是PD发生、发展的根本病因病机。补肾活血法治疗PD疗效确切,能改善PD患者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提高脑内多巴胺(Dopamine, DA)水平。这可能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道屏障功能以及DA能神经元炎症反应有关。对补肾活血法治疗PD内涵的进一步阐释,可为临床治疗PD提供新思路、开辟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隐喻认知角度解读《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进一步理解相关认知语言学基础研究与经典理论、临床运用的结合。对中医学语言生成和使用的分析、研究是实现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及重构的必然前提。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作为认知和思维工具,是进行跨学科、跨语言探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医学理论是一种具有解释性的理论,中医学是一个隐喻的世界,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和质量标志物。方法 通过UPLC-Q-TOF-MS技术联合UNIFI数据库分析补肾活血颗粒主要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靶点和分子通路。将核心靶点与相关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文献将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成分确定为质量标志物。结果 补肾活血颗粒中共鉴定出37个主要化学成分,预测获得246个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帕金森病靶点。二者取交集获得62个交集基因。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颗粒作用靶点主要涉及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多巴胺能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调控白细胞介素17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发挥帕金森病治疗作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经筛选得到8个核心基因,分别是淀粉样蛋白βA4、前列腺素G/H合酶2、热休克蛋白90α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相关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文献将毛蕊花糖苷、知母皂苷BⅡ、洋川芎内酯Ⅰ、丹酚酸B、黄花远志素A等13个成分作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补肾活血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帕金森病,为深入阐明补肾活血颗粒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抑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脑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集聚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12只。采取腹腔注射MPTP法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中药组在造模成功后予补肾活血方连续灌胃14天,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仅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α-syn阳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脑黑质内Lamp2a、Hsc70、α-syn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PD症候群特征,且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PD症状减轻,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TH和α-syn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组TH和α-sy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amp2a、Hsc70、α-sy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Lamp2a、Hsc70、TH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α-sy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上调Lamp2a、Hsc70水平,进而增强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来抑制PD小鼠脑黑质内α-syn的集聚,从而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神经炎症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中药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法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方灌胃治疗14天(0.3 mL/d),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选择爬杆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黑质致密部Toll样受体4(TLR4)、NF-κB p6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aspase-3蛋白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爬杆实验中转向时间和爬下时间均增加(均P<0.01),在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爬下时间减少(P<0.01),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H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P<0.01),信号通路蛋白TLR4、NF-κB p65、炎症因子IL-6、TNF-α及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TH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P<0.05),TLR4、NF-κB p65、IL-6、TNF-α及Caspase-3的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降低炎性因子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少DA能神经元损伤。补肾活血方对PD模型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够改善PD小鼠运动协调及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