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温针治疗,治疗组用内热针治疗.结果:治疗7d和14d,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变区域温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能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及红外热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治疗,研究组采用内热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查,观察并记录病变区域温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SAS、SDS评分、血清P物质(S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病变区域温度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温针治疗相比,内热针治疗能够进一步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腰椎功能和治疗效果,降低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红外热成像的病变区域温度,改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心境状态,且采用红外热成像观察病变区域温度变化情况,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方法在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治疗中是否较普通针刺治疗方法优越,从而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僵硬、功能困难三个维度及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3)两组患者关于疼痛、僵硬、功能困难的评分,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疼痛、僵硬评分的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评分组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及单纯针刺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相比单纯的针刺治疗,温针灸对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程度方面有更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MR定量磁化图(QSM)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科诊断和改良Hoehn-Yahr PD等级评分Ⅱ~Ⅳ级的PD患者23例,行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UPDRs评分和MRQSM检查,测量PD患者治疗前后黑质及豆状核铁含量;所得数据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针刺治疗后PD患者u 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黑质和豆状核铁含量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针刺治疗PD疗效显著,QSM技术能为PD的针刺疗效评价提供客观和准确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方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79.31%)(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使神经功能恢复,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对脑卒后偏瘫颈肩痛患者疼痛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80例,按就诊编号尾数分为对照组(奇数)和观察组(偶数),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乳腺癌患者潮热的长期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明确诊断为ER+乳腺癌绝经患者62名,均在服用莫昔芬后出现潮热症状。62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药物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与假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结束后6个月及12个月填写评价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Kupperman指数(KI)问卷。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的KI评分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KI评分较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结束后K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而治疗组远期疗效较好。结论:针刺是治疗乳腺癌患者潮热有效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