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患者女,67岁,因“头晕、头痛2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冠心病史20年;眼底出血病史10年。入院查体:BP 189/105 mmHg, 神清语利,四肢感觉无异常,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团片状稍高密度影,大小约1.8 cm×2.6 cm, 边缘见致密钙化影,与基底动脉关系密切(图1)。颅颈动脉CT三维成像示双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会合处见瘤样影,  相似文献   
4.
槟榔十三味丸源于19世纪著作《蒙医金匮》,在该书中名为高尤-13,首载槟榔十三味丸方名者为1977年版《吉林省药品标准》。本方曾用名为泰德乎然古鲁格其乃然塔、色么吉德吉德等,《通瓦嘠吉德》虽载色么吉德吉德,但为同名异方,与今之用槟榔十三味丸无渊源关系。槟榔十三味丸在不同时期药物组成有13、14、15味不同,至少出现5个不同药物组成的高尤-13,方药演变集中在19—20世纪上半叶,自1971年以后方药组成和配比均无发生大的变化。其中,槟榔、广枣、木香、丁香、肉豆蔻、紫硇砂、干姜、荜拔、胡椒、沉香等10味药物是固定不变的,单味药物配比变化较大的属制草乌,其次有木香、丁香、沉香。《吉林省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所载槟榔十三味丸虽未标注其来源,但根据方药组成及配比认为来源于《蒙医金匮》,《内蒙古蒙成药标准》注其来源于《蒙医金匮》。3部标准与《蒙医金匮》载高尤-13药物组成除野牦牛心外均一致,唯独制草乌配比有所不同,其余药物配比均相同。只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在附录中标注了与原方的区别,其余两部标准也应与原方异同进行标注为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对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观察组为90.9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进一步临床验证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清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肾虚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清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指地距、中医症候积分、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的晨僵时间、VAS评分、指地距和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 0. 05),Schober试验结果显著提高(P 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 0. 05)。治疗后,观察组ESR、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补肾清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肾虚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属蒙医学中肝“宝日”病,是由于“宝日”热所引起肝内淤血而产生的疾病.蒙医诊治肝“宝日”病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到之处。“宝日”病是指“赫依”、“希拉”、“巴达干”、“血”、“协日乌苏”等所致的合并病。可出现反呕、反胃、反肝、口渴、头疼、固定部位无规律性疼痛,便秘呈褐色等症状和病侵五脏六腑分别出现患部病症。其中“希拉”体质的青壮人,用肉、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蒙药槟榔十三味丸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3 mg·kg-1)、槟榔十三味丸低、中、高剂量组(0.25,0.5,1 g·kg-1),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实验结束后,迅速断头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的含量,并取胸腺、脾脏,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RH,ACTH,CORT,T3,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TSH含量、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槟榔十三味丸大鼠血清CRH,ACTH,CORT,T3,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TSH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槟榔十三味丸组大鼠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尤其槟榔十三味丸高剂量组作用显著。结论:槟榔十三味丸能调节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以及免疫功能,这可能是该复方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胃包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胃包如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组)30例和观察组(蒙西医结合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89.1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胃包如病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进一步临床验证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