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稳定、高通量的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技术。方法10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取其新鲜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DNA提取,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GeneScan方法分析PCR产物。结果105例结直肠癌患者26例(24.7%)存在微卫星不稳定,其中MSI-H 14例(13.3%),MSI-L 12例(11.4%),MSS 79例(75.3%)。D5S346、BAT26、BAT25、D17S250、D2S123突变率分别为5.6%、8.6%、10.5%、8.6%、10.5%。结论应用荧光多重PCR可以高通量检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敏感性高,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排便障碍 功能性便秘分为结肠慢运输和出口延迟。功能性排便障碍在排便时以盆底肌异常收缩、或不能松弛(排便协调障碍)、或蠕动力不足(排便动力不足)为特征。因为很多排便协调障碍的患者没有性功能或泌尿系症状,故排便协调障碍尤指盆底协调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袁昌文  杨柏林 《四川医学》2006,27(10):1023-1024
目的评价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56例帕金森综合征便秘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5mg,3次/d 聚乙二醇4000 10g,2次/d;分别与第2周和第4周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和4周显效率分别为46.4%和67.8%,总有效率分别为76.8%和85.7%,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莫沙比利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肛瘘挂线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第一次描述了肛瘘的挂线疗法,其中的一些观念在当今处理复杂性肛瘘时依然适用。祖国医学挂线疗法同样历史悠久,明代《古今医统大全》(1556)即曾经记载:“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悬,取速效。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古代挂线疗法是依靠重力将药线持续不断地收紧,  相似文献   
5.
以常用的体外吸血法,对2例人工接种大量子孢子、发病后未用抗疟药治疗的间日疟现症病例,每天在发作间歇期,取静脉血感染驯化的中华按蚊,直至原虫密度下降,病程自然结束为止。结果表明,间日疟病例在临床发作的第1天对按蚊即有感染性,感染高峰见于第8病日之前,自第9病日显著下降。高感染度的持续时间极短,1例为3天,另1例为4天,分别见于发病的第4~6天和第3~6天,相当于1.5~3个无性体裂体增殖周期,以后一直维持在很低水平,且无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科研工作中,凡需大量子孢子进行实验研究时,选择发作不超过3次、原虫血症较高的早期现症病例作为传染源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王欢  杨柏林  彭军 《江西医药》2005,40(Z1):723
脑膜转移是临床上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而以脑膜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癌症病例更罕见有文献报道。我院2004年8月收治了1例以脑膜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腺癌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就诊主要症状为:左耳耳鸣伴听力下降50d,左眼闭合不全30d,饮水呛咳、声嘶伴头痛10余  相似文献   
7.
巴西利什曼复合体中的某些虫株在体外难以培养,成了对其生理学、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障碍。从人和野生动物分离的巴西利什曼巴西亚种(L.b.braziliensis)常规用的培养基是NNN 培养基,其配方为每1,000毫升蒸馏水中含营养琼脂28克,加5%脱纤维兔血,待冷,每毫升加0. 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及500国际单位青霉素和500微克链霉素。在成分  相似文献   
8.
疟原虫转种,免疫学和遗传工程研究,都需要大量子孢子。恶性疟原虫由于体外连续培养的成功,已不再需要动物宿主作为传染源,而间日疟原虫仍需用人或动物血感染蚊媒。夜猴体内的间日疟原虫虽能使各种蚊媒获得感染,但若以大量按蚊吸血,则有损其存  相似文献   
9.
自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恶性疟对氯喹产生抗性以来,使原先的标准治疗方案发生很大改变,各种药物的伍用应运而生。抗菌素和抗疟药伍用,因能增加疗效、降低毒性和减轻抗性而备受重视。磺胺类无论与砜类或二氨基嘧啶类伍用,都有高度的协同作用。试管内的实验证明,效果与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成正比,浓度相等时,长效磺胺的作用较短效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桡骨缺如又称club hand,最早由Petit于1733年首次报告。先天性桡骨缺如属于少见畸形[1],其发生率很低。我院收治了1例右侧先天性桡骨缺如患者,更少见的是其左侧同时为拇指多指畸形,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3岁,发现右手腕畸形、左手拇指多指3年。查体:①右前臂短小,皮下未扪及桡骨,尺骨向桡侧偏曲,右腕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