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酚氧化酶(phenol oxidase,PO)在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组织学分布.方法酚氧化酶组化方法:将42 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活成虫置含25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37℃孵育30 min后,转移虫体至载玻片上,吸去虫体表面液体,将其中一部分虫体置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在另一部分虫体上滴加2滴含0.05%戊巴比妥钠的PBS溶液,然后置Leic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虫体的组织学分布.结果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仅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棕褐色显色反应;雌虫卵巢和雄虫均未发现酚氧化酶活性.然而,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酚氧化酶除主要分布于雌虫卵黄腺及子宫内虫卵卵壳表面,呈现强荧光外,还少量分布于雄虫体壁表层,呈现弱荧光反应.结论不仅日本血吸虫雌虫含有酚氧化酶活性,而且雄虫也含酚氧化酶活性,只不过其含量少、活性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能更灵敏地显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活性,更适用于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九岩散对肿瘤小鼠模型和 3株人肿瘤细胞系的抑瘤作用。方法 :复制 HP2 2 、L ewis、S1 80 实体瘤模型 ,观察九岩散酒提、水提物的抑瘤作用 ;用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九岩散对 3株人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结果 :九岩散对 HP2 2 、L ewis、S1 80 实体瘤小鼠及 3株人肿瘤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 ,有明显量效关系。结论 :复方九岩散对实体瘤小鼠和体外人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生素对体外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0.1、1、10、100、1000μg/ml的海生素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24、48 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海生素作用后K562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现浓度及时间依赖性。K562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海生素可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天然蛋白抗原诱导免疫对病鼠肝脏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2 d活成虫置于含0.05%戊巴比妥钠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孵育8 h后洗净,匀浆,超声粉碎、低温高速离心,将含酚氧化酶的上清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嗣后分别在两侧切取胶宽约1 cm进行酶染色,解剖刀准确切下相应的未染色的凝胶.冻干后碾成粉末,高速电动匀浆成浆糊状,冷浸过夜.高速离心得上清即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粗抗原.设立3组进行免疫实验:实验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初次免疫后第2、4周,各重复1次加强免疫,最后1次免疫10 d后用新鲜逸出尾蚴(40±1)条/鼠进行攻击感染.42 d剖杀动物,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酚氧化酶免疫实验组小鼠肝脏表面较光滑,隐约可见少量灰白色小点,肝色泽略带灰色,质地较软;压片观察小鼠肝脏内虫卵集聚数量明显减少,且以未成熟虫卵为主.肝脏内伴少量肝细胞坏死,细胞浸润不明显,可见较多未成熟卵周围无肉芽肿反应.小鼠肝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比对照组小鼠肝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明显减小,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蛋白具抗原性,能诱导宿主一定的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单酚氧化酶(monophenol oxidase,MPO)和二酚氧化酶(diphenol oxidase,DPO)的同工酶酶谱形式。方法:将收集到的42d活成虫置含0.05%戊巴比妥钠的RPMIl640培养基中,23℃孵育8h,分别研磨雌、雄成虫呈匀浆,显色单酚氧化酶的样品匀浆时另加5%的TX-100。超声粉碎、低温高速离心取上清(含PO).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酶染色后分析两种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形式。结果:单酚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与二酚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基本一致,电泳位置相同,表现为迁移率相同的一条带,但是单酚氧化酶的酶谱谱带较二酚氧化酶的酶谱显色弱。同时,雌虫及雄虫的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亦表现为迁移率相同的一条主带;但雄虫的酶带显色反应较雌虫弱。结论: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酚氧化酶存在两种形式:单酚氧化酶和二酚氧化酶。而且不仅雌性虫含有酚氧化酶,雄性成虫也含有少量的酚氧化酶且两者酶分子相同。雄性成虫含有少量酚氧化酶的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及其表位.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后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后10、21、42天兔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ITB),筛选出能被早期感染血清所识别的抗原组分.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1天血清从噬菌体12随机肽库中筛选、富集、纯化、扩增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经动物实验初步评估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效果.结果SDS-PAGE显示SSA的总条带数多于可溶性成虫抗原(SAWA),但大多为共同抗原.EITB结果显示SSA共出现12条早期反应抗原带,其中97 kDa和47 kDa抗原分子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特异性识别;SAWA仅出现7条反应带,未显示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识别的期特异性抗原分子.挑选出3个与感染后21天兔血清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噬菌体,混合后分别用于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0、21 d鼠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8%和64.4%.结论SSA中的97 kDa和44 kDa抗原分子及3个噬菌体随机12肽抗原模拟表位可能具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ObservationofdevelopingcercariaofSchistosomajaponicumonultrastructurallevelandremarksatitsmorphologyofmaturestageZhouShulong周...  相似文献   
8.
采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和成虫冷浸抗原分别免疫昆明系小鼠,发现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能诱导小鼠产生明显抗卵成熟能力。所得虫卵肉芽肿面积(HE染色,LSAB法)和只用佐剂的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面积显著减小,而对照组和成虫冷浸抗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的抗原性和诱导宿主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将含酚氧化酶的上清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后,分别在两侧切取胶宽约1cm进行酶染色,然后准确切下相应的未染色的凝胶。经真空冷冻干燥机冻干后碾成粉末,高速电动匀浆成浆糊状,冷浸过夜。高速离心得上清即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粗抗原。设立3组进行保护性免疫实验A组(实验组)、B组(佐剂对照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初次免疫后第2、4周,各重复1次加强免疫,最后1次免疫后10d按常规收集各组免疫血清。常规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效价。然后用新鲜逸出尾蚴(40±1)条/鼠进行攻击感染。6周后,收集成虫计数,常规计算减虫率并检测肝脏虫卵负荷。结果ELISA法测定的酚氧化酶免疫小鼠血清效价在1∶1200以上。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粗抗原免疫小鼠,其雌虫、雄虫和总虫数的减虫率分别为53.27%、26.76%和39.53%,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A组减卵率为50.75%,与C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具有抗原性,能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保护作用。其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