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讨B超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在1999年4月至2002年2月对64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肝脏活体组织与B超检查,兹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4例均为我院传染科住院病人,其中男46人,女18人,男:女为2.5:1,年龄19~64岁,平均36.4岁。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停药后HBV DNA反跳率,探讨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方法:对5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1次/d,其中两例患者于1年后失去随访而从本文中剔除,其余5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最长服药时间45个月,最短时间为12个月,平均疗程30.6个月。治疗前患者肝功能异常,HBeAg阴性、HBV DAN阳性,ALT大于正常2倍以上,TBil小于正常3倍以下,每3个月对上述指标进行一次动态观察。结果:经拉米夫定治疗后ALT复常率1年时93.6%,2年时83.3%,3年时67.9%。HBV DNA阴转率1年时为98.2%,2年时为80.1%,3年时为71.4%。服药时间满2年停药后平均随访1年,HBV DNA复现率为4/11(36.4%)。结论: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有效,出现病毒变异率较低,2年的疗程可能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针刺奇神经节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2—7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SU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引导下针刺组及常规针刺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对奇神经节点进行针刺治疗,CT引导下针刺组在CT引导下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CT引导下针刺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 h漏尿次数少于常规针刺组,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优于常规针对刺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针刺奇神经节治疗SUI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4.
HBe Ag阴性慢性乙肝其发病机制为前C区基因变异和/或基本核心启动子(BPC)导致HBe Ag表达下降,使乙肝病毒容易逃避免疫清除,而基因变异、病毒逃逸、免疫系统等无不与系统生物学相关,且生物学技术是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相关诊断的重要手段,是生物系统结构的基础核心。相较HBe Ag阳性慢性乙肝来说,HBe Ag的缺失使得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缺少一个有利的免疫应答观察指标,在治疗上增加了难度,且较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中医在治疗肝病的研究上有较多经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肝病的优势,中医证型的确定对疾病的预后及治疗十分关键,然而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的中医证型缺乏明确的理化指标,因此将HBe Ag阴性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系统生物学相关指标深入研究,并寻找特异性的系统生物学标志,将提高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水平。文章将从系统生物学方面探讨与HBe Ag阴性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息肉易发生癌变,故积极治疗息肉对降低消化道癌症具有重要意义.吴耀南教授认为消化道息肉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或外感六淫等导致脏腑阴阳失调,阳不化阴,阴气凝聚而成,临床上采取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消化道息肉颇获成效.文章主要介绍吴耀南教授以"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基础,运用阳和汤论治消化道...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逐渐成为系统性认知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从整体角度分析不同状态下细胞内的动态变化,与中医的整体观一致,在研究中医证候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并在认识多种疾病的中医证候上取得进展。目前蛋白质组学在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预后上取得一定成果,在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差异上也取得进展。本文主要对蛋白质组学在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逍遥散加味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α干扰素副作用的影响。方法:观察对照组(α干扰素)103例,治疗组(α干扰素+逍遥散加味治疗)79例治疗前后患者肝功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的情况及慢性肝病问卷得分的变化。综合评价逍遥散加味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逍遥散加味联合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P<0.05)及生活质量(P<0.01或P<0.05),减少干扰素副作用(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5天;对照组42例,采用更昔洛韦(5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皮疹、体温、口腔溃疡消退情况,并详细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皮疹及体温、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完全治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P0.01,P0.0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有效,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伍用益血生胶囊与IFN-α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之差异。方法:288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IFN-α1b皮下注射,5 mU/次,每周3次,疗程个体化。依患者意愿,其中125例伍用益血生胶囊口服(联合治疗组),1.0 g/次,3次/d,疗程3个月。163例未伍用益血生胶囊(IFN-α单药治疗组)。治疗结束后随访至少24个月。统计学分析采用意向治疗分析。结果:2组性别、年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HBV DNA水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以及IFN-α疗程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112例、IFN-α单药治疗组141例完成治疗和24月随访。联合治疗组、IFN-α单药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在治疗结束时、随访12月时、随访24月时分别为48.0%(60/125)和35.0%(57/163)(x2=4.980,P=0.026),45.6%(57/125)和33.1%(54/163)(x2=4.645,P=0.031),38.4%(48/125)和32.5%(53/163)(x2=1.076,P=0.300)。结论:IFN-α伍用益血生胶囊比IFN-α单药治疗能够适当提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NAS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皂术茵陈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C、TG水平;行腹部CT计算肝脾CT比值;应用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NAS)及纤维化程度以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FFA及TNF-α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C、TG、FFA、TNF-α水平、肝组织NAS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总有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8/60)、85.00%(51/6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36/60)、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皂术茵陈方可改善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FFA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