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清热调血汤联合穴位埋线对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镇痛效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谷维素、布洛芬等。治疗组采用清热调血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进行评估。检测患者子宫动脉的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end systolic/diastolic peak,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E2、PGF2α、β-EP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8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主观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降低,以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D、Vm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S/D、V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GE2、β-EP明显升高,PGF2α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GE2、β-EP高于对照组,PGF2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调血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提高湿热瘀结型痛经的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调节PGE2、PGF2α、β-EP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于卵巢早衰(POF)的治疗,中医从辨证论治、专方验方及针药并用等方面论治,西医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辅助生殖技术、免疫疗法或基因疗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能发挥各自所长,在POF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组全身过度性广泛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美国危重病协会1992年制定SIRS的诊断标准HJ,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引起炎症失控和免疫紊乱。研究E2j表明,组织损伤→应激反应→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一个动态变化、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早期确诊SIRS并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防治MODS,同时准确评估SIRS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SIRS的评估及防治方面对SIRS进行简单综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配合孕三烯酮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结型痛经效果,以期丰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同时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炎性反应、性激素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CMSS、疼痛持续时间、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组胺(HIS)、前列腺素2α(PGF2α)、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3)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舒张期峰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E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孕酮(P)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E2显著低于对照组,P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止痛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结型痛经可改善子宫动脉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提高痛阈,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少腹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痛经症状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后2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蕴结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和抚宁区中医医院门诊诊治的200例痛经患者(中医证型为湿热蕴结)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湿热蕴结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谷维素及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VAS、BRS-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VAS积分、BRS-6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蕴结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益母逐瘀汤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肾虚血瘀证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9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周期组(45例)和中西结合组(45例)。人工周期组采用人工周期治疗,中西结合组在人工周期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母逐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统计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细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腔粘连评分、肾虚血瘀证评分、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人工周期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PDGF、PAI-1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宫腔粘连、肾虚血瘀证评分降低,中西结合组低于人工周期组(P<0.05); 两组血清MMP-9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升高,中西结合组高于人工周期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经量正常、周期正常、经期正常患者占比升高,中西结合组高于人工周期组(P<0.05)。结论:益母逐瘀汤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纤维化,改善患者子宫情况,促进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