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主要讨论诸如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这样发生在腺体上、并在体表可触及的良性肿块,属于历代中医外科著作中瘿瘤、乳癖等疾病的论述范围,并部分在积、癥、痞块等中也有涉及。一、对腺体肿块发病的认识腺体肿块的形成往往具  相似文献   
2.
3.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主任许履和,年近七旬,行医四十余年,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以下简称《医集》),是他经验的总结.此书按传统的部位分类法,分头面、颈项、胸、腹等九部,包括病症225种;介绍了许老常用的汤、丸、丹、散及敷贴熏熨,刀针洗浸等法,并有附方260余种.书中涉及感染、结核、出血、外伤,以及肿瘤、皮肤、乳房、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患.今试就笔者读后浅见,略谈《医集》较有特色的几个方面,以展示其一斑.一、外症疮疡,分上风下温中气火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说:"盖以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医  相似文献   
4.
调和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来乳腺增生症属中医的“乳癖”范畴,最早见于《张氏医通》和《罗氏会约医镜》,此后在《疡科心得集》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历代文献对本病有较多论述,多数医家认为乳病与肝脾有关,治疗上从肝而治。以高锦庭为代表,其曰: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积而成。若以  相似文献   
5.
一、古代治瘿梗概甲亢一病,在中医属瘿证范畴。中医治瘿的历史已久,《淮南子·坠形篇》中就有“瘿”的记载。魏晋时代《魏略》中有用手术方法治疗瘿证的故事。隋代对瘿证的发病、症状及分类有较明确记载的《诸病源候论》,指出此病的发生与精神、水土因素有关。巢氏把瘿瘤分为血瘿、息肉瘿、气瘿三类。晋代《肘后方》介绍海藻治疗瘿证的经验。唐代《千金方》把瘿证分为五类,即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并列方十三首,有活血化瘀、温中化痰的陷肿散;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的治五瘿方;有单用动物甲状腺浸洒内服的鹿靥方。方型有汤剂、噙化剂、酒剂、外敷剂,而且还列举了灸法十一条。《千金方》的用药特点有三个:第一,使用了含碘的药物,类似目前的碘剂;第二,使用了  相似文献   
6.
调和冲任法治疗乳腺增生症2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对5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于月经周期中卵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分别测定 E_2、P、T、FSH、LH、PRL 后认为,排卵期 E_2水平低下是发病的主要因素。27例用"乳块消"(红白包冲剂)治疗,分别在月经前期与后期时使用,明显提高了排卵期的 E_2水平(P<0.02),止痛率达96.30%,消块有效率达85.19%,而且起到了较满意的调经作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包括单纯性小叶增生、腺性小叶增生、囊性小叶增生、腺体纤维增生以及硬化性乳腺病等。临床上以乳房疼痛,乳腺组织出现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肿块或结节为主要特征。本病与古医书中的乳中结核与乳癖相似。一、对本病的认识早在隋朝,巢元方即在《请病源候沦》中设有乳病篇,其中有乳结核候等论述,指出乳中结核的发病与胃经有关。宋代《圣济总录》说:“又冲脉者,起于气街,夹脐而行,至胸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指的甲状腺肿块包括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内出血、桥本氏甲状腺炎等。我院自1978年起,对甲状腺肿块病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与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116例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1.性别:男性21例,女性95例。  相似文献   
9.
陈实功,字毓仁,又字若虚。明代崇川人(今江苏南通市),约生于1555—1636年。陈氏是我国明代有名的外科医家。《外科正宗》(以下简称《正宗》)一书是他1617年所著。此书自问世以来,已再版四十余次之多,就次数而言,仅次于清代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陈氏博采众家之论,收集古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