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很多人都知道,减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甚至被视作糖尿病治疗中除饮食、运动、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监测和药物之外的“第六驾马车”。同时,近年来国内还逐渐兴起了“抽脂减肥”的热潮,尤其是对于一些爱美的人士来说,抽脂减肥是一种很容易达到  相似文献   
2.
产妇由于尿液充满膀胱引起的小腹胀痛 ,有尿意而不能自解 ,中医称之为产后尿潴留。经用腹部热敷、导尿或药物治疗无效来我科就诊 ,五年来我们采用穴位针灸治疗 6 8例达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在 6 8例中 ,年龄 2 3~ 2 5岁。其中第一胎 45例 ,第二胎 2 3例 ;剖腹产占 43% ,顺产占 5 7% ;病程 1~ 4天。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任脉中的气海、中极、关元 ,足太阴脾经中的隐白、三阴交 ,及足阳明胃经的水道。2 .2 操作 :患者平卧放松 ,常规选用 2 6号不锈钢盘龙针直刺得气后留针 ,进针以补为主 ,再取药制艾炷一根点燃 ,靠近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天热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现象,也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机能。然而,如果不是因为劳动、运动、穿衣厚或炎热而导致出汗,而是稍微运动甚至坐着不动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就意味着人体可能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征兆,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当注意自己身体各部位出汗的状况,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汗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健康密码"。临床发现,一些糖尿病患者病  相似文献   
4.
李清菊 《家庭医药》2013,(12):46-46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发现自己手抖或头部颤抖就误以为自己得了帕金森病。其实引起肢体或头部颤抖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帕金森病外,最常见的“抖抖病”是原发性震颤。  相似文献   
5.
6.
<正> 面神经麻痹(周围性)简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针炙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从1986年起共收治面瘫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其中最小1岁,最大72岁,20—40岁者较多,病程最短2天,最长60天以上,一周以内较多,约占2/3,面瘫位于左侧41人,右侧59人,呈完全性瘫痪61例,不完全性瘫痪39例。 诊断要领:一、中医辨证与分型:1.风寒闭塞经络型:患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流泪,苔薄白,脉弦滑,在此型中,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风  相似文献   
7.
复视验案     
<正> 邰××,男,45岁,1997年10月27日因车祸后住入我院五官科,病案号25660,诊断为:斜视,因复视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行走,要求针灸科协治。 诊查治疗,左眼正常,右眼球偏向内眦,转动不灵,自觉微涩,视物成群,全身尚好,二便正常,舌红少津,脉弦细。辩证:外伤致脉络损伤,眼球外展肌麻痹。治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医用羊肠线穴位埋线治疗胃炎,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79例中男性56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病程3个月~30年。均采用羊肠线穴位埋线疗法。取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1.5cm备用。取穴:中脘透下脘、胃俞透脾俞(双)、足三里(双)。常规皮肤消毒后,以2%利多卡因进行皮内浸润麻醉,用硬膜外针对准所选穴位进针,透针用斜刺,足三里直刺。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入穴位内,然后将硬膜外针头缓慢退出。检查针孔处无线头外露后,用酒精棉覆盖针孔固定2~3天,同时嘱患者自埋线次日起每日在埋线处按摩数次。每隔半个月埋线1次,3次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