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感染性发热归属于中医学火热证范畴,火热证的病机大多为阳气怫郁、阻遏于内,这种因郁而作的发热,称为火郁证。运用五辨(辨病、辨症、辨证、辨人、辨机)思维辨识火郁证,对火郁证的发病特点及规律进行概括,可把握火郁证的内在发病机制,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苔脱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表达水平与大肠癌脾胃虚弱证的关联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舌苔脱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三组间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蛋白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Bax蛋白低表达,使细胞凋亡能力减弱,共同作用使舌苔细胞的生存期延长,细胞凋亡速率减慢,这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引发细胞恶性增殖而发为癌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与用药特点,为肺结节的中医治疗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22年12月肺结节相关的中医证候和中医处方,筛选并用Excel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证候和方剂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中医证型规律、药物频次,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纳入文献145篇,筛选出中医证型93种,中医验方211首,中药268味,其中频次≥80的证型有14种。肺结节常见证候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痰、气滞、血瘀、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肝为主。使用的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常用的高频次中药有16味,前3味是甘草、茯苓、浙贝母。挖掘出药物内在核心组合16个,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紫菀-款冬花-麻黄等;得到新方组合8组,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牡蛎-浙贝母、紫菀-款冬花-麻黄-枇杷叶-土茯苓。结论:肺结节以脏腑辨证为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多运用补益扶正、化痰散结、软坚散...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改良冲和膏对糖尿病溃疡半阴半阳证模型大鼠创面皮肤的致敏性。【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冲和膏组、改良冲和膏方Ⅰ组(冲和膏+黄芪、虎杖)、改良冲和膏方Ⅱ组(冲和膏+黄芪、白术)等5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14 d,观察大鼠创面致敏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创面皮肤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CD68、CD163、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创面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1)对用药后皮肤过敏反应程度及过敏性进行评分,各给药组均评价为“轻度致敏性”。(2)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各给药组中性粒细胞表达低于模型组;炎症初期改良冲和膏方Ⅰ组以M1型巨噬细胞表达为主,较早出现强烈的炎症反应且快速消退,而模型组到给药第14天仍以M2型巨噬细胞为主。(3)ELISA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在给药第14天创面组织IFN-γ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各给药组在给药第3、7天创面组织IL-4表达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到给药第14天显著高于模...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学是传统中医学中介于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的一门承上启下的重点学科,其不仅包含大量的基础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中医学教学的要求。而网络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使广大中医医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理论脉络和实践技术,能够更快的适应临床需要,从而大大缩短中医临床医师的培养进程。这也是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医教学实践的应有之意和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更具临床技能的高水平临床医生为中心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为了探索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从病症结合的角度运用中医和蒙医的理论,在中、蒙医相互印证中,进一步辨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证、病机,同时根据临床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药佐证中、蒙医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